• 14阅读
  • 0回复

孝心知多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1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孝心知多少
孙兴维
邻居鲁大妈最近收到在外地上大学儿子的一封家书激动不已,看后不禁潸然泪下。只言片语,字迹潦草:“妈,速寄五百元,其它皆好,勿念,儿。”辛劳的父母收到这样的家信,能不心寒吗?
据上海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百分之八十的家书不足三百字,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是要钱。北京有位大学生投书某报社说,有些学生可以一天背三百个英语单词,但连每月一封平安信都懒得往家写。湖北大学一位学生给家里写的信只有十个字:“爸,钱用完了,衣服也丢了。”湘南一位农民,十天内接到儿子两封催款信后,含泪将一头不足四十公斤重的架子猪卖掉,凑在一起,汇给儿子二百元。
在中学校园也有类似情况。据报道,有位记者面对众多中学生问他们什么叫关心,竟无人能回答。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穿着跟着名牌走,打扮跟着明星走,人情跟着成人走”,高消费,盲目攀比之风日盛。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多少学子能够理解父母的千辛万苦呢?他们把父母当成“自动取款机”,不知“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不知关心他人的滋味,甚至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却从不去想对父母应回报什么,自己尽了多少儿女孝心。
儿女给父母写信是孝心的一种表现,当父母收到远方儿女来信,牵挂之心立刻会感到如释重负。俗话说,孝心一片动天下。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它始终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重要标准。然而在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发展的同时,传统美德却被一些学子淡忘甚至抛弃了,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关注。面对这些居高临下、无视家境的“催款家书”,面对一些学子的自私、浪费、集体观念淡薄、缺乏爱心、孝心的现象,济南一中把孝敬父母作为一门课程,把父母生日、三八妇女节及每周末规定为学生“孝敬日”。上海第二中学也开展了以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爱他人为核心的“孝心工程”,南京市教委则将每年的重阳节设为“中小学生孝敬日”,并列入全市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这无疑是很必要的。
孝心是做人的根本,愿有更多的同学既有精诚报国之忠心,又有感戴父母之孝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