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眼界的宽与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8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眼界的宽与窄
李仲春
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宽阔的眼界。因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不仅要打破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以至本地区的界限,而且还要适应打开国门,我国经济不断加强与国际经济联系的情况,着眼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来观察与分析问题,并作出科学决策。然而,现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观察问题的眼界并没有真正由窄变宽起来。主要表现:一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以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眼下的蝇头小利;二是只看对本地有利,而不顾对其他地区造成的损害;三是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罔顾问题的另一面。一言以蔽之,就是习惯于用狭窄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诸如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政策法规意识不强等。但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自然经济、小农意识所造成的。自然经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只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换句话说,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突出特点就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一家一户的利益至上,眼前的利益最高。我们虽然进行了这么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消除,甚至可以说,在有些人身上影响还很深。他们看问题总是跳不出那一亩三分地,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不利的一面。眼光过于狭窄,不开阔,跳不出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这座“大山”的遮挡,在观察问题时,就难免出现哲学上所说的“错观察”和“未观察”。所谓错观察,就是在观察问题时,把个人主观的东西当作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未观察,就是在观察事物时,只注意对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而看不到事物的其他方面和部分,更看不到事物的整体与全部。进而就像井底之蛙,目光如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以耳代目,以手代目,干出盲人摸象那样的傻事来。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的眼界能否由窄变宽,也是能否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条件之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个市场主体,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讲究经济效益。个人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这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经济组织、部门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每个经济组织、部门都必须在社会化大生产这个环境下生存、发展,都是市场经济这个“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因此,追求利益、谋取发展,就不能只顾一己,而不管其他。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开阔的眼界。邓小平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是管大事的,“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有了这种宽阔的眼界与胸怀,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才能不囿于各种束缚与限制,跳出小天地、小圈圈,站在大局、全局上观察和分析问题。
王安石在《登北高峰塔》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俗话也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眼界开阔,不让一时的浮云遮住自己的眼睛,才能看问题长远、全面、准确。各级领导干部身担重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不仅影响本地、本部门,而且有时还对其他地区和部门乃至全局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把问题放在大局、全局中去分析、比较和判断,做到目光远大、视野开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眼界变宽,就必须注意学习,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注意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还要注意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真正做到既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又有广博的知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