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增创特区跨世纪发展的新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4
第10版(理论)
专栏:

  增创特区跨世纪发展的新优势
  庄礼祥
  编者的话: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创举,是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总结创办特区的历程,展望其新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特别是对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论断的科学内涵;如何结合本地区实际,努力把经济特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创举,是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经济特区建立近二十年来,它凭借外动力优势和内动力优势,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特区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怎样继续“特”下去,怎样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严峻挑战。对此,江泽民同志提出,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还明确指出,经济特区要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方面走在前面。这为包括我们汕头特区在内的所有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把经济特区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经济特区发展新的战略性契机
  江泽民同志关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论断,是对邓小平同志创办经济特区思想的延续和深化。我们理解,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在新的经济格局中,对外,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对内,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现特区由“优惠型”向“素质型”转变,更好地发挥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窗口”和“试验场”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增创新优势,是经济特区发展新的战略抉择,是特区向更高层次跨越的历史性新契机。
  增创新优势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的大趋势,在日益以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为显著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国际比较利益的历史性抉择。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当今的世界,哪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要获得真正的发展,都不能与世隔绝,从而形成了互相竞争、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经济区域化倾向也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由市场拉动,通过市场达到价值实现和优势互补,愈来愈成为有活力的经济现象,特别是成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型经济迅速崛起的推动力。经济特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特区经济之所以能加速度发展,就在于它集中了相对丰裕的资源和比较优势,去角逐国际竞争中的比较利益。在增创新优势的要求下,如何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潮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优势,争取更高的比较利益和更高的增长率,这是摆在特区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特区加速发展的历史契机。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住,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增创新优势是适应国家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格局,使特区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客观要求。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经济特区开始取得突破的,特区也一直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特区走到今天,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关口,即由主要依靠特殊政策支持转向依靠发挥自身优势的新阶段。在这一时刻,特区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怎样适应特殊政策弱化,发挥自身优势问题。过去,特区发展有优惠。现在,随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这种优势大大减弱了。与内地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生产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相比,特区甚至还存在不少劣势。特区要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继续走在全国前面,就必须用好用活“先走一步”的试验权,敢试、敢干、敢闯、敢冒,在更高的起点、更深的层次和更宽的领域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优势。二是怎样大力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好地促进内地发展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办经济特区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真正涵义不仅仅在于建几个特区让其发展,更重要的是在特区内进行改革开放的各式各样的探索和试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同时,通过壮大特区综合实力,带动内地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特区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然而任务的繁重和外作用力的减弱形成一对尖锐的矛盾。要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特区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寻求新的突破,才能进一步有所作为。
  增创新优势是增强特区发展后劲,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内在动力。特区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中走在前头,只有靠增创新优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问题。从特区发展方式看,特区创办之初,主要依靠国家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驱动发展,这是完全必要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这不是长远之计。无论从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法则来看,还是从有利于特区生产力持续发展来看,都是如此。而且,我们从其他一些经济特区的兴衰中也可得出结论,靠优惠政策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无论是印尼的巴淡岛、巴西的马瑙斯,还是爱尔兰的香浓、我国台湾的楠梓,其寿命都不过十几年。从特区发展阶段看,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建设,特区已从初级发展阶段向较高级发展阶段过渡。这一过渡期,既是特区发展的扬弃期,又是发展的更新期。一方面,特区需要巩固原有的优势,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必须着眼于未来,培育现代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特区保持长久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从特区发展水平看,目前我国特区大体上达到中等发达水平。除深圳特区外,其他几个特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尽管各有差异,但社会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经济体制创新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这种状况表明,优惠扶持政策在把特区推上快速发展轨道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平等竞争的包袱和旧体制的束缚。在新形势下,特区要向更高阶段迈进,实现历史性新跨越,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采用高新技术、向知识经济迈进等方面,取得质的突破,这是特区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
  增创汕头特区跨世纪发展新优势的主要对策
  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抓住新机遇、寻求新发展的过程。为了增创特区跨世纪发展的新优势,把特区建设提到一个新水平,结合汕头特区的实际,拟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
  打好思想路线基础,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为增创新优势的先导。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可以这样说,特区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达到什么水平,始终有一个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这些年来,汕头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大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人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创新仍然相对滞后,远未能适应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第一位的工作,是要进一步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切实把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到实处,努力做到思想观念有新的突破,改革和发展有新的举措,各项工作有新的进展,特区建设有新的气象。
  用好两个“权”,为增创新优势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优惠政策的淡化,特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这就需要发挥特有的优势,用好特区立法权和试验权,形成增创新优势的推动力量。一方面,以立法为重点,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行改革,使社会管理从以人治为主转到法治的轨道上来。1996年全国人大授予汕头特区立法权,使特区的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应十分珍惜和用好这个权。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立法经验和成果,结合汕头特区实际,加快制定和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坚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要更好地规范社会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争取在用好特区试验权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要搞好经济机制创新。
  办好三个区,形成增创新优势的良好格局。要以办好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为重点,带动潮阳、澄海两翼的发展,逐步推进南区的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园区的启动和开发,加强对各不同层次区域开发建设的指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注重实效,分步实施,促进各区域均衡发展,确保本地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抓住四个重点,努力增创有汕头特色的新优势。一是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在扩大开放方面取得新突破。发展外向型、开放型经济,是汕头生存与发展攸关的大事。根据侨乡特点,继续实施以外带内、以内促外的发展战略,开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要深化侨务工作,拓展对外交往与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发展亲缘血缘关系、敦睦乡谊这篇文章。广泛加强海外联谊工作,密切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交友的范围从“三胞”的老一代延伸到青年一代,从工商界扩大到其他界别。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开拓世界性的合作领域,把挖掘和利用侨资、侨力的工作做得更活、更好、更有特色,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积极参与闽粤赣边经济协作区的开发和建设,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合作,更好地发挥特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努力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认真办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同时,注意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增创非公有制经济新优势。要把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的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观念上重视、政策上支持、产业上引导、管理上加强,从而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技术、质量和效益的新飞跃。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将资金投向新产品的开发,增强发展后劲;支持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实行各种形式的横向联合。处理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鼓励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参与兼并及购买效益不好的公有制企业,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正当权益。
  三是做活“以港兴市”这篇文章,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目前,汕头已形成了以港口为枢纽、铁路为干线、公路为网络的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要以国际竞争为目标,以港口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实行一港带全局,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海型工业,把汕头市区建设成辐射力强、能带动全市乃至粤东发展的信息港。要围绕建设信息港这个目标,抓住亚欧和中美国际海底光缆在汕头设登陆站的有利时机,发展以信息和高新技术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对工业实施适应性、战略性调整。要密切注视和跟踪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引入更多的高新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运输带动贸易、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要以发展外向型农业和“三高”农业为重点,加强对外农业合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是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促进科教上新台阶。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人才决定未来,也决定科教的前途。增创特区新优势,关键是增创科教和人才的新优势。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第一经济增长点,力争实现一些领域、层次、产品、关键技术等有重要的突破。要把培育和合理使用人才放在“科教兴汕”的战略地位来抓,努力发现、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汕头大学在培养人才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下功夫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