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流动党员有了自己的“家”——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14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聚集

  流动党员有了自己的“家”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纪事
  张严 李永寿
  编者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党员流向私营高科技企业、外企公司、股份制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中,还有不少从事专业技术的党员出国深造。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主动创造对流动党员加强管理的条件,党员走到哪里,把党支部建到哪里,使流动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委的经验值得借鉴。
  常抓不懈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党组织从1990年起,就开始对流动党员加强登记和管理工作,并组建了流动党员支部。7年多来,流动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组建的支部也不断增多,到目前为止,管理着流动党员3390人,其中在国外的600人,在外省市的150人,流动党员支部109个。该中心党委不断加强流动党员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使流动党员有了自己的“家”。“跳槽”的,理想不动摇,“下海”的,先进性不削弱,是这个中心管理的流动党员的奋斗目标。
  1990年初,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就成立了党总支,并把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作为党总支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年,他们就在149名流动党员中组建支部11个,并对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1995年9月,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这个中心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正式成立了党委。中心党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各项规定。
  党的十五大以来,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委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为适应实现公有制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从组织上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支部的组织建设。他们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同时大力宣传流动党员中的先进典型。
  党性不动摇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党组织的建设,使流动党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许多流动党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党员流动了,但党性不能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永不变。现年30岁的刘环彤,1992年入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王府饭店工作,1996年9月赴美学习深造。临行前,他把人事档案和党组织关系转到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心党委派人与他谈话,对他提出要求和希望。他赴美后,不断给中心党委来信汇报思想情况,他在来信中说:“在美国,常能看到或听到祖国改革开放的消息,让人振奋,对于祖国的未来,我充满信心。我决心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报效人民。”当他在美国得知张北地震的消息后,又立即给中心党委来信,信中说:“近闻张北大地震,损失较重,全国人民捐物捐款,我也应尽微薄之力,谨捐上100美元,望转交。”北京森科医药有限公司经理白兰芹说,人“下海”了,但党的组织观念不能淡薄;工作变换了,做合格党员的标准不能变。
  有益的启示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给人们的启示是:
  ——建立制度,主动创造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条件,党员走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应当区别于在职党员管理,这个中心制定了《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对党员登记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党费收缴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等都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使分散的党员组成的支部有了很强的凝聚力。
  ——建好支部、选好书记。这个中心党委从实践中体会到,流动党员的特点是高度分散,流动性大,工作变换频繁,因此,建好支部、选好支部书记是搞好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关键。在划编支部工作中,他们采取了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一是联合支部,不同单位的党员就近组建支部;二是按单位划分支部,以流动党员较多的单位为主,其他党员就近参加;三是外地支部,由受聘到外地工作,地点相对集中的党员组成支部,如海南、深圳支部。在组建支部时党员人数一般在20至30人之间。
  ——为流动党员建设好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并规定各支部每两个月集体活动一次,过一次组织生活。这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一种好形式。记者在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支部活动室看到,这里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一个支部来活动,中心党委的工作人员按时给大家摆好学习材料、准备好播放的时事报告录像带,杯中茶水飘着缕缕清香。流动党员在这里畅谈各自的工作及走向市场后的成功与挫折,结合实际探讨新形势下流动党员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许多流动党员说:“每次到这里来,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