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用人少 服务好 效益高 集通铁路改革经营机制走出新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13
第4版(要闻)
专栏:

  用人少 服务好 效益高
  集通铁路改革经营机制走出新路
  本报讯 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自1995年12月1日运营以来,改革经营管理机制,走出一条用人少、服务好、效益高的新路。
  拥有正线945公里的内蒙古集(宁)通(辽)铁路,是由铁道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合资修建的,在总投资21.7亿多元中,有一半多资金是世行贷款。铁路正式运营后,集通公司就得还贷,直到2009年,本息相加,平均每年偿还1.25亿元。当时,许多经济专家认为:这条铁路运营头五年,每年至少要亏损1亿元。然而,集通铁路跳出铁路经营管理的传统模式,按照“有限责任制度”进行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后,运营第一年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亿多元,实现了“持平略有盈余”;1997年在偿还世界银行贷款本息1.25亿元后,仍实现利润7811万元;今年一季度完成货运量17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
  集通铁路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机制:用工,实行自上而下的合同聘用制(基层领导实行聘任制);后勤,摆脱企业办社会的包袱,走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分配,变“大锅饭”为“分餐制”,实行岗位技能工资……集通铁路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公司上下只设19个处级单位,平均每公里铁路只有8.5人,与全国铁路平均每公里32人相比,仅人员工资一项每年就减少支出2亿多元。
  自负盈亏使得集通铁路的领导和员工特别关心企业运营成本。他们实行严格的经费包干制,下属各单位经费花超了总公司不补,节约了总公司不要。
  货运是铁路效益的源头活水。为了增加货运量,集通铁路在贲红站、商都站建设了两个大型煤炭集散场地,专门收购大同、准格尔、东胜煤田的优质煤,然后“让利”卖给用户。煤价上赔一点、运费上赚一块,仅此一项,集通铁路每年的货运量就增加了150多万吨。
  由于“自我还贷”的压力,集通公司非常注意企业资本的运营趋向。前两年,呼和浩特铁路局更新了一批进京列车的车厢,集通公司看准了这个机会,以一年两万元一节车厢的价格租了34节,省下了原计划投资3500万元购买车厢的钱。省下的资金,他们买了300多节能给公司带来高效益的运煤自备车,使公司的煤炭运输能力提高了百万吨,增效6000多万元。
  (汤计 刘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