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人之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1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人之初
  温济泽
  人之初,即人的未成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起步的时期,童年(广义)是成人的摇篮。人的智、德、体、美诸方面的基本素质,人的品格、情感与志向,大体是在人之初阶段奠定、养成的。这一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对于他此后的成长、发展,对他终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他的前程、成就与价值,都具有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的意义与作用。正由于这样一个共识,一个真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成人世界,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如此看重教育事业、教育工作。所以培养新生代,全力把握好“人之初”,永远是一个严肃的使命,一个有深刻意味的社会课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愿意推荐手头的这部书:《百名人之初》。
  这部书的编著者,将中国二十世纪在各项事业各种领域做出贡献的一百位名人荟萃一起,着意描述他们未成年时期,即幼年、童年、少年的人之初阶段所经历的事情,所受到的培养、教育和磨炼。著者运用的是“史笔”,即以真实的史传材料为根据,同时在表达上又注意到尽量具体、形象,增强可读性。把二十世纪中国一百名政治、军事、科学、文学和艺术各类事业上有成就,被人们熟悉并且仰慕的人的未成年时期生活集中展示,这就如同给人们提供了一道多彩的人生黎明风景线,可供欣赏,可给读者以启迪。这一个创意和构思,不仅有独到之处,而且可以预期它可能给广大读者提供几种效益:对于正处于人之初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读者,它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可感的楷模;对于肩负育才重任的教师和望子成才的父母,它可展示多样的育人教子经验;而对于潜心研究教育和成才问题的专门人士,这本书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切实合用的材料。
  二十世纪行将结束,一个伟大新世纪的大门已经打开。这不是寻常的世纪之交,这是千载才一遇的两个纪元千年之交。我们幸运地赶上了这样一个将发生巨大变革的新时代。新的时代呼唤、期待高素质的新人,这样的人群只能靠我们赶快抓紧培育,遵照邓小平同志说的:“从娃娃抓起”,精心培土育苗,让小树苗顺利地茁壮地长成大树!
  这本书也不是没有缺陷。比如在社会科学家特别是经济学家、法学家等方面就介绍得不够。不过,什么事都难以求全,只愿有希望再版时能够补充。
  (《百名人之初》,吴继路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