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春风吹绿“古都河”——记内蒙古赤峰市古都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富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14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

  春风吹绿“古都河”
  ——记内蒙古赤峰市古都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富林
  本报记者 马利
  沿着赤峰市松山区林业局长刘振富的指向望去,一座座金字塔似的山梁,垒起层层梯田;一排排刚刚起身的油松、樟子松、山杏、大扁杏树苗正在六月的微风中轻轻摆动。面对浩大、宏伟的龙潭示范工程,区长郑喜春自豪地说:这可是我们古都河农民一锹一锹挖出来的。这里有一个好班子,班子里有一位好支书。
  古都河村过去是个出了名的穷苦地方。支书李富林打小就在那些光山秃岭、深沟大壑里生活,看着穷苦的山里小伙,一批一批远走他乡,给人去当养老女婿。
  当了4年兵,李富林抱定了改变家乡穷苦面貌的决心回到了古都河村。
  秃山、乱石、深沟。群众居住分散,有的人家吃一担水,得到十多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古都河村,乡亲们虽说手头上比过去活一些了,但是要彻底改变面貌却不易。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穷山沟的受苦人。1996年松山区林业局提出在古都河搞山区综合开发,建设生态农业。李富林立即意识到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机遇到了。
  党支部书记李富林把支部一班人带上山,住在窝棚里,与区林业局的技术员一起在山上安营扎寨。没水吃,到几里路外的山沟沟去挑;下雨天山陡路滑,就吃房檐水;饭是挂面,菜是盐水煮黄豆。长苦不如短苦,苦干换来甘甜。
  挖山整田,植树造林,全部实行股份制,集体土地入股,村民投工入股,以后按股分红。李富林把三五年后家乡的远景讲给乡亲们听,把经济效益算给群众们看。
  看到了希望,有了信心,整个古都河村老老少少,扛得动农具的人都上了山。早晨4点半起床,5点钟干活,群众赶着毛驴车,没有一人迟到。到了地头,干部们4点钟已早早等在那里,把活路安排好了。
  山上条件差,群众各自住在家里;干部得住在山上,3个月没人回家。大暑天,李富林累得一头晕倒在田头上。群众心疼得喊着叫着把他送进医院。刚过春节,寒风卷着大雪,林业局早早送来栽种的树苗。司机双眼被雪粒打得通红通红,手脚都冻麻木了。卸车时,先拥上来的首先是村干部。
  古都河村的人说:政府扶贫帮贫,咱们自己首先得站起来,有点脱贫的志气,奋斗的勇气才行。从1996年秋季开工动土,到现在,龙潭工程已经治理了1.7万亩土地,修出高标准的梯田9400亩,栽植经济林木6200亩。
  李富林扳着手指说:去年,古都河村人均收入已达到1900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