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知识经济与大学的使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21
第11版(教育)
专栏:名家新论

  知识经济与大学的使命
  闵维方
  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知识的创造和积累都在加速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网络使得知识信息的传播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播成本大大降低。新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也在不断加快。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正如江泽民主席最近指出的那样,新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中国的大学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呢?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那么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于一身的大学,特别是那些教学科研型大学,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知识信息的创造与加工;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知识信息的传播,也是通过教学相长刺激科研灵感与发展科研能力的动力;而大学利用其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所进行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和为社会上的企业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则是知识信息的共享与应用。因此,大学是这样一种社会机构,它能够很好的整合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这种各个环节上的整合作用,也是知识经济对大学功能、作用的新的更高的要求。199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教授卡斯特斯在一次世界高等教育与发展的国际会议上对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证。他把大学称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他指出,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经济中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之一。
  最能够为这一命题提供有力支持的莫过于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主导发展起来的“硅谷”科学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那里,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分布着3000多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其中最大的是具有3500多人的斯坦福研究所。大学与产业部门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使得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协调发展。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的有机整合使得硅谷的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被誉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发展特点表明,一个国家要想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的主流,并保持国际竞争能力,不仅需要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信息网络和一个在技术上和运作模式上同国际经济发展主流接轨的产业体系,而且需要有能够使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的制度化的系统,也就是一个能够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生产过程密切结合起来的有效机制。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与硅谷发展的成功机制时指出,这里没有任何秘密,斯坦福大学只是坚持在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50年代就已建立的斯坦福科学园区加强同工业界的合作关系。他特别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认为这种结合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快更新,培养年轻一代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科研工作本身的发展。年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常常是思想更开放、更活跃,更具有创造性思想闪光的群体。因此,教学科研型大学在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像那些一个个相互孤立的单科性的研究所,它往往具有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等数十个学科的综合性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更有利于跨学科的研究,更有利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而知识创新的突破则更多地是从这种多学科的交叉中实现的。
  因此,加强大学的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建设,并推动那些独立设置的单科性研究机构同大学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就成为当前的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政策选择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期间的教育将成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因而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目标上都需不断地革新。
  首先,大学教育应该更加综合化和通识化,以增强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需要拓宽专业设置,加强那些概括性强,适应面广,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理论以及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增强学生对科技新发展的反应能力和创造潜力。要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形成灵活充实的课程体系,而且要促进文科、理科、工科等领域的相互交叉与结合。
  大学教育应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转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除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交往与合作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外,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大学教育应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目前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教学制度的灵活性,使学生在选科、选课、转学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使教学计划更有弹性,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另外,学校应改变封闭式的教学观念,树立开放办学的新思想。一方面要通过教学、科研和种种形式的服务,参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机构及生产部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加强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还要使社会各界更有效地利用大学所能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把大学办成终身教育的基地。
  (作者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