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宜兴人民的赤子——怀念尹瘦石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23
第12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宜兴人民的赤子
  ——怀念尹瘦石先生
  戴解平
  尹瘦石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我在感到突然和震惊的同时,禁不住为宜兴人民失去一位可钦可敬的乡贤而深深悲痛,为中国书画界失去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而倍感惋惜。
  我调到尹老家乡工作时,正赶上“尹瘦石艺术馆”落成开馆,于是才有幸结识这位政治上崇尚进步,为人上讲求厚道,艺术上自成家数的书画大家;才有幸观赏尹老先生捐献给家乡的那么多艺术珍品;也才开始了解尹老先生高尚无私的思想境界。
  在与尹老的多次接触中,他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尹老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待人温文儒雅,却又热情爽朗,从不以大家而孤傲,总是以长者、学者的风度而深为同道、后学以及平民百姓所钦佩和敬重。我于1996年和今年3月去京看望他,他和夫人都十分热情招待了我。当然,他并不是因为我是家乡的什么官就有什么特别。平时我与人们谈起尹老先生,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热情。宜兴有很多尹老题写的招牌和题词,而且许多群众都收藏有他的作品。他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应由大家分享,所以,他似乎总是有求必应,但却从不收受报酬。前年,他为宜兴一个企业写了一幅招牌字,企业领导硬要给他三千元酬金,在推辞不下的情况下,他把钱捐给了尹艺馆用作管理费用。
  尹老先生给我的第二印象是,他对家乡一往情深。在许多大城市请求他有偿捐献作品的情况下,他毅然将价值连城的二百四十多件(套)个人毕生代表作和收藏艺术珍品无偿捐献给了家乡。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要一点酬金。他说:“艺术是党和人民的,我这个人也是党和人民的。宜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喝太湖水长大的。由于投身革命,早年就离开了宜兴,没有为家乡作出过多大贡献。现在,我把这些艺术作品献给家乡人民,让它为家乡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家乡人民服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因此,我要酬金作什么呢!”一番肺腑之言表达了尹老对家乡的一片赤子情怀。
  尹老先生不仅仅把自己毕生的代表作品和收藏艺术珍品都无私地献给了家乡,而且对家乡的事情也热情关心、乐于帮助。1985年,宜兴筹建徐悲鸿纪念馆,尹老先生得知家乡要征集书画,率先挥毫画了一幅奔腾驰骋的骏马,一则表达对同乡画马大师徐悲鸿的敬仰,二则愿家乡建设如骏马奔腾一日千里。
  西晋时,宜兴有个著名的除“三害”人物周处,他为平定氐人反叛而战死疆场,后被追赠为平西将军,赐封孝侯,并建庙祭祀。1994年,宜兴拨专款对周孝侯庙进行重修并对社会开放。为了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影响,拟请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周孝侯庙”匾额。尹老先生知道后,主动与赵老联系,不久,他将赵老的题词连同他自己题写的“阳羡第一人物”匾额亲自送到了宜兴。
  尹老先生热爱家乡,视宜兴日报为老朋友。去年秋天,宜兴日报社记者出差北京去看望尹老先生,尹老听了宜兴日报即将扩版、彩印的消息,非常高兴,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他说:“每期《宜兴日报》我都看,看得非常仔细。因为这是我的家乡发展了、进步了、文明了。我高兴啊!”后来,尹老患病期间得知宜兴日报新闻中心新大楼正式落成,便欣然提笔题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尹老先生生前曾对他的夫人说,他要清清白白来,清清白白去;他要回家,要把他的骨灰撒入家乡的太湖。现在,他已永远地回到了他深深挚爱、魂牵梦绕的故乡。他与故乡的人民、故乡的土地、故乡的山水永久地融合在一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