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行业拥军的一面旗帜——来自中国华中电力集团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24
第1版(要闻)
专栏:

  行业拥军的一面旗帜
  ——来自中国华中电力集团的报告
  李聚民 王冬 徐生 郭嘉
  在华中大地上,有高高耸立在南昌市广场中心上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有静静横卧于大别山下苍松翠柏之中的“红军革命烈士陵园”;有坐落在罗霄山脉间的“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在这块浸润过无数先烈鲜血的土地上,中国华中电力集团发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与驻军开展了长达五年的军民共建活动,探索出国家重点行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拥军工作的新路子,成为行业拥军的一面旗帜!
  系统联建——把电网建成拥军网
  跨过黄河长江,越过太行井冈,中国华中电力集团管理的输电线路连接鄂豫湘赣4省73万多平方公里。
  这是一个资产逾千亿、在全国工业500强中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集团。极具战略眼光的集团老总们在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同时,热情关注着人民军队的建设。“国无防不稳,民无兵不安”,他们响亮地提出:把电网建成“拥军网”。
  “拥军网”首先在河南联起。具有拥军传统的河南电力系统有15个地市供电局和发电厂同当地驻军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由于活动比较分散,大事难办成,水平难提高,大家都希望能像电力系统的联网一样,把电力系统和部队的共建活动上下纵横连接成网,使拥军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这一建议得到省电力公司党组的认同,也得到了驻军首长的积极响应。
  1994年8月30日,河南省电力公司与驻豫某集团军开展军民共建、系统联建活动的协议书正式签字。在此基础上,河南电力系统的地市供电局和发电厂、电建公司及教育、科研院所等27个县处级以上单位,分别与两个集团军所属的师、旅、团签订了联建协议,从而使军地两个系统的共建、联建活动纵到底、横到边,在中州大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1995年初,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林孔兴升任中国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华中电力集团把河南的经验推广到华中电网内的其他三省。
  随着活动的深入,空军武汉基地、武警湖北总队两个军级单位也加入到与中国华中电力集团、湖北省电力公司的共建行列。华中电力集团通过举办一些全集团参与的拥军活动,把江西、湖南电力公司纳入其中。系统联建使华中电网成了名副其实的“拥军网”。
  中国华中电力集团的领导关心、支持部队建设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了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如同华中电网强大的发电机群按照同一频率转动一样,华中电力系统的200多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合声唱出了爱国拥军的强音。
  发挥优势——把光明送到每座军营
  今年7月7日上午,空军武汉飞行管制中心。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电力部门的同志在基地首长的陪同下,正参观这里的空中管制计算机系统。技术人员介绍说,屏幕上缓缓移动的一个个“星点”,就是飞机飞行的实时状态。一旦这里的指挥系统失灵,后果不堪设想。华中电力集团副总经理季勇深有感触地对电力系统的同志说:“这里千万不能停电呀!”
  新时期军队建设对电力供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华中电力系统在开展拥军活动过程中,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千方百计保证对部队的优质供电,并确立了对部队的用电“优先接待、优先安排、优先办理、优先保障、优惠费用”的五项原则。
  为把光明送进座座军营,华中四省各级电力部门积极协助部队进行输电、配电线路改造。河南省电力公司组成了“大别山军营用电走访小组”,由用电处长带队,历时两个月,行程千余公里,走访了山区的每一座军营、每一个执勤点,随后全部为其架设了供电专用线。省电力公司还投资上百万元,协助联建部队的团以上单位进行供电线路和变电设备的改造,使其全部实现了双回路供电。
  近两年来,电力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已大为缓解,市场经济向电力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为确保企业效益,电力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账比过去算得精了,但是在拥军这件事上,他们算的还是巩固国防、壮我军威的大账。空降兵某部指挥机关的供电系统老化,需增容315千伏安,但一时又为资金问题犯难。孝感供电局得知部队的困难,派出十几名技术人员参加义务施工,工程所需的22万元用企业自有资金垫付。到8月底增容完毕,正赶上一次重要演习,得电力供应充足之便的指挥员们无不称赞电力部门为演习成功立了一功。
  顾全大局——把官兵冷暖挂心头
  驻鄂空降兵某部进行一次伞降训练,但唯一可供选择的训练场地上总避不开一条高压线。指挥员犯难了:这条线不停电,官兵跳伞太危险了。可断了电,电网要蒙受经济损失。怎么办?正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孝感市供电局梁志斌局长带领机关的同志赶到部队,把开关安到演练指挥所,爽快地留下一句“交权”的话:“部队什么时候跳伞需要,什么时候就拉闸断电,我们全力支持,这是大局。”这位局长后来告诉记者,那次部队跳伞,虽然停了5次电,企业效益受到损失,但我们拥军拥到了急需处,办事办到了官兵的心坎上,值得!
  电力系统一些基层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阐发了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孔兴经常讲的大思路:“全国人民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离不开军队提供的安全保障;我们都是‘钢铁长城’的受益者,拥军带来的稳定国防,是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把官兵冷暖安危时刻挂在心头,为驻军办一些急需和难办的事,是事关大局的大事情,我们都要在大局下面想国防啊!”
  近几年广大官兵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空前强烈。对此,华电电业人又雪中送炭,伸出了援手。各电业单位结合自身特点,纷纷为部队办起了电工、钳工、焊工、机械制图等各种培训班,每年有几千名战士学到一至两门技术,拿到军地双方颁发的《两用人才合格证》。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华中电力集团公司也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近两年,他们也同样面临改革与发展、生存与挖潜的问题。他们在减人增效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指示,宁愿自己承担困难,也要顾全大局,把军队转业干部、退伍战士和随军家属的工作安排好。为使转业军人适应新的工作和要求,电力部门还专门建立了正规的转业军人业务培训机制,待他们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才能后,再参与竞争上岗,使一大批转业干部走上了电力系统的各级领导岗位。
  优势互补——把合力化为动力
  7月上旬,记者在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机关大院看到,30名部队官兵在“革命圣地行”的红旗引导下,向着南昌、井冈山、韶山进发……
  这是中国华中电力集团公司老总们拥军的又一“新作”。每年暑期,从部队挑选优秀基层官兵和模范人物,让他们到革命圣地疗养、度假,同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与此相对应,华中电力集团公司也将选派数十名新近分配来的大学生和青年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到军营,在训练场上接受严格的军训。
  开展军事训练,到部队过“军营月”,对企业青年和职工子女最具吸引力。每年新分配到集团公司的大学生和后备干部要到部队接受一个月的军训。许多人感叹:“军营一个月,胜读十年书。”
  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在电力工程遇到困难时,在电力设施遭到危险时,华中大地的部队官兵总是挺身而出,奋力救助。一次,开封市电业局承担了黄河大桥一项供电施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驻地某通信团出动300名官兵前来支援,昼夜苦战,使工期缩短了3天。
  “双拥双进步,共建共提高,部队添战斗力,企业增生产力,精神文明建设出辐射力。”中国华中电力集团行业拥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集团在电力建设、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方面受益匪浅,而且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集团内所有的地(市)供电局都被评为当地行风建设的先进单位,在全国电力系统的5个省级文明系统中,中国华中电力集团独占3个,集团本部被湖北省评为“最佳文明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