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湖北电影制片厂找准艺术空间 纪录片的路子越走越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湖北电影制片厂找准艺术空间
  纪录片的路子越走越宽
  本报北京7月21日讯 在我国的影视百花园中,湖北电影制片厂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近年来,在国内电影市场不很景气的情况下,湖北电影制片厂的艺术生产却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他们拍摄的纪录片,有20多部被译为多种语言版本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5月底揭晓的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中,湖影厂二度捧杯,他们摄制的《三峡截流》与《周恩来》、《丰碑》一起荣膺优秀纪录片奖。一连串的闪光点吸引了电影界同行探寻的目光。人们发现,在纪录片这个电影艺术的“冰点”领域,湖北电影制片厂开启了一方独具魅力的新天地。
  电影纪录片是时代的镜子,它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留下了历史前进的印迹。然而近年来,这一艺术形式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少电影厂家热衷于将筹措的资金用于大片的制作,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冷落。
  湖影厂却不这么看。厂长张仲彬认为,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影坛同样会有知音。他们把纪录片的摄制定位于“立足荆楚大地,弘扬时代精神”,向世人展示身边的魅力。该厂出品的《随州曾侯已墓》,独家记录了战国编钟从破土而出到修复演奏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武汉、随州等地历演不衰,拷贝屡次加印,并被翻译成五种语言版本发行到世界各地。长江三峡是流动的诗篇、立体的画卷,得天独厚的湖北电影制片厂把三峡作为开掘不尽的创作源泉,在影视界留下了“钟情大三峡,佳作传天下”的美谈:反映葛洲坝首次截断长江英雄壮举的纪录片《长江截流》,荣获瑞士洛桑国际能源电影节特别奖第一名;第一部介绍三峡的旅游纪录片《三峡情趣》,荣获全国第一届旅游片评比“金天马奖”和法国塔布第二十届旅游电影节“银比蕾娜奖”、“公众奖”;而大型纪录片《三峡奇观》,则记录了三峡的文物、风光和风情,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三峡原有风貌,被译成11种外语版本发行到170个国家和地区。
  湖影厂钟情纪录片,但不囿于纪录片,他们根据纪录片的素材进行艺术再创作,推出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影视作品。以三峡题材作品为例,该厂出品的故事片《三峡情思》讲述了一位摄影师和一位画家在三峡相遇、相知的故事,被选送参加缅甸电影节;七集电视连续剧《家在三峡》,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荣获1996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六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目前,史诗性故事片《世纪之梦》正在三峡工地紧张拍摄,该片讲述了70年来围绕三峡工程发生的故事,已被列为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阎思 杨明方)
  编后
  湖北电影制片厂耐得“寂寞”,钟情于纪录片的拍摄,向世人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值得称道。
  多出精品,占领市场,是电影界苦苦思索的课题,也是我国电影制片厂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湖北电影制片厂的经验再次证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是孕育精品的深厚土壤;作为艺术工作者,只有把镜头对准火热的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