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排污量大 纳污力差 渤海再也经不起污染了 专家提出渤海治污四条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2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排污量大 纳污力差
  渤海再也经不起污染了
  专家提出渤海治污四条措施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韩振军、本报记者李新彦报道:我国的内海渤海近年来遭到严重污染,一些珍贵的鱼类绝迹,海洋生态系统被打破,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退。专家最近在烟台举行的渤海环境污染防治座谈会上呼吁:渤海这盆净水再也不能污染了。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杜碧兰研究员、国家海洋监测中心主任丁德文院士等专家在会上指出,渤海环境脆弱,却承受着经济发展的压力。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九五”期间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全国重点经济发展区之一。近些年来,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渤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渤海水域受到了严重污染,有的海域出现了局部无底栖生物的“死海”。而渤海是全球11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纳污能力差,水交换能力更差,海水的自净能力有限,渤海海水的更新周期为15年。渤海占我国4个海区总面积的1.6%,承受污水总量却占32%,污染物占47%。渤海沿岸有57个排污口,黄河、海河整个流域的污染物都排进了渤海。
  专家们用充分的证据表明,渤海污染确实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渤海的纳污区正是海洋生物产卵区、索饵区、洄游区,污染造成的危害很大,它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水产资源减少。80年代以前是渤海生物资源繁盛期,小黄鱼、带鱼等名贵鱼类每年产量3至5万吨,现在已经少得可怜了。据山东渔业监测站提供的数据,80年代以后,渤海大型鱼类资源基本被破坏,小型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对虾资源减少到了最低谷,最近7年每年产量为1000至3000吨,而历史最高为3万吨,相差10倍以上。后来尽管采取了放流虾苗的措施,1989年曾放流22亿尾虾苗,但产量仍只有3500吨,并未得到多大收益,这就是破坏环境遭到的报复。
  据国家海洋局提供的资料,最近7年间,渤海共发生近20起赤潮,对养殖破坏很大,其中黄骅赤潮造成2亿至3亿元的损失。1997年,渤海无机氮超标66%,无机磷超标68%,油类超标63%。一些海底已没有生物,成了海底沙漠。龙口造纸厂临近海域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葫芦岛锌厂临近海域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没有水体生物。
  专家们建议,治理渤海污染,首先要以法治海,应尽快制定“渤海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对治理海洋污染的硬约束,加快治理步伐。在我国环境治理“三江三河”规划中似应加上“一海”即渤海,把渤海资源开发纳入跨世纪绿色工程中去。第二,国家和沿海三省一市要加大投入,配套政策,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要尽快上马,使污染治理尽快落到实处。渤海污染80%是陆源污染,建议尽快出台水管理政策,在水价中考虑污水处理的成本。第三,建议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海水富营养化是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近海海域初级生产力严重过剩,今后要搞立体化养殖、科学养殖。建议搞生态治理示范区,最好选在莱州湾,因为那里是中国对虾主要产卵区。第四,要改变目前“九龙闹海”多头管理的状况,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海洋开发事业相适应的综合管理体制。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还有: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李华忠、蔡仁山,青岛海洋大学冯士笮院士、李永祺教授,国家海洋局一所所长袁业立院士,国家海洋局副司长刘喜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易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何元成,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振东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