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图书为谁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24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书里书外

  图书为谁出版?
  杨光治
  图书为谁出版?这本来是一个可笑的、多余的问题。然而现实清楚地表明,如今大有提出这个问题的必要。
  众所周知,人们购买图书的最基本目的是为了阅读,以便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本领以适应时代需求,或提高思想境界以完善自我,或从中获得精神享受以丰富生活。虽然也有人买书仅是为了保存乃至珍藏,还有人只是为了“装饰门面”借以扮演风雅,但那毕竟是少数。
  既如此,图书的出版就应当面向广大读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爱书的读者阮囊羞涩,购买力不强。所以要使图书畅销并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就必须尽可能降低价格,以适应消费水平。
  这些年,由于材料、印工等不断上涨,图书的成本不断提高,所以书价也一涨再涨,大约已涨至十年前的十多倍。与此同时,某些经营者忘记了广大读者,把图书出版工作引入了误区,来个火上加油,加速了书价的飙升,于是这种“特殊商品”离开广大读者更远了。误区是:
  一是贪巨求套。名曰“全集”、“大全”、“大典”、“大观”、“博览”、“海”、“库”之类的大部头纷纷上市;有的单本书厚达千页,丛书、套书动辄数十本一套,可是其中不少乃东拼西凑、重重复复、外强中干的货色,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篇幅多,必然价格高。
  二是竞逐豪华。出版部门热衷于经营“特精本”、“豪华本”、“礼品本”。这些书的包装极尽奢华,除封面、扉页外,还有护封、封套、硬套(盒)、环衬、里衬,都金碧辉煌;内文用高级纸印制,有的还配上彩色图片。由于装帧印刷极为讲究,成本极高,必然价格极昂贵。
  现在,定价一百元以上的图书比比皆是,这已使广大读者搔首长叹,而一些天价的“精品”更使他们触目惊心:一套少儿读物定价九百多元,一套“特精”的史籍定价十六万元!看来,除了个别特级图书馆外,只有“大款”才买得起,无奈“大款”们未必喜爱图书。
  于是乎,这类图书大量积压,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浪费了编纂者的心血。
  另据内行人说,出版者并不都是蠢人,他们追“巨”求“豪”,实在是万不得已。近年图书评奖相当重视外表,如果装帧不佳、“个头”不大,就不易获得评委的青睐;而获奖榜上无名,对出版社及其当家人都没有好处。所以有些出版者虽然明知这些“巨”、“豪”货色不受读者欢迎,明知会亏本,也硬着头皮这样做——但愿这不是真的。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大城市建设了不少规模很大的书店(有的还时髦地命名为“书城”,很妙!),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然而广大读者更加盼望能买到平价的图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