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站在“长城”背后的女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29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站在“长城”背后的女人
  胡文佩生长在山东兖州的一个小村子里,从小就做着军营梦,但这里从未招过女兵,她只好把愿望变为嫁一名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文佩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许多人上门提亲,文佩都没有应允,而亲友给她介绍一位离她家60多公里的邻乡军人张瑞才时,她却一口答应了。父母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认为对方离得太远,家里太穷。可文佩了解了瑞才人品,执意要嫁。1991年12月份,他俩终成秦晋之好。
  婚后,文佩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张家生活的重担。贫困的日子,有贫困的过法。买不起化肥,文佩和多病的婆婆就打捞水塘的淤泥做肥料。5口人的责任田近7亩地,是文佩用柔弱的双肩挑淤泥铺满的。因妊娠反应、营养不良,一次,文佩在挑肥时一头栽倒在麦田里,等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自家的床上,婆婆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守在她身边……每逢干活特别累时,小姑瑞霞总爱说:“要是我哥在就好了。”文佩虽嘴上不说,心里自然时常想念远在北京服役的丈夫。
  女人最需要丈夫在身边的时候莫过于生孩子了。可那时,部队训练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张瑞才脱不开身。文佩生孩子那天,是年过半百的婆婆把她抬上车,送到医院的,也是婆婆守候在产房,直到孩子生下来。
  女儿张婷生下来6个多月时,患重感冒,上吐下泻,高烧不退。文佩把张婷抱到医院,整整输液一个星期。婴儿脉管细,吊针要扎在头上,每扎一次都好像扎在文佩的心头。文佩几次萌动给丈夫拍电报的念头,最终都忍住了。
  文佩后来对我们说:“我心里有怨,那是真的,但这属于儿女之情,是小家私情。瑞才在部队报效祖国,那才是大节大义。”
  入伍12年的张瑞才,没有辜负妻子的期望,他先后12次受嘉奖,4次荣立三等功,5次被评为优秀志愿兵,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背后,必然站着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千万个像文佩那样既平凡又伟大的军嫂凝聚起来,汇成扬我军威、铸我军魂的力量之源!
  武警北京一总队十支队 赵广裕 刘业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