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森达”的辩证思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2
第2版(经济)
专栏:

  “森达”的辩证思维
  本报记者 夏珺
  眼下,商品打折随处可见。但在北京,你会发现一些商场挂着这样的招牌:“全场皮鞋5—8折(森达除外)。”森达缘何一枝独秀?
  记者日前怀着好奇之心前往森达探秘。尽管现在是皮鞋生产淡季,但森达从各个车间到设计室,无不满负荷紧张地忙碌着,虽日产万余双皮鞋仍供不应求。
  森达集团公司坐落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紧邻县城的镇南村。19年前初创时,森达集团的前身——建湖县第二皮鞋厂竟是一间废弃的牛棚。
  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个创造奇迹的时代。19年弹指一挥间,从牛棚里诞生的森达经过市场风雨的洗礼,成长为中国皮鞋行业的巨子,年产600万双皮鞋,市场占有率高达31.9%,“森达”成了颇受消费者青睐的名牌,成了全国皮鞋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
  在不利的形势下看到有利的条件
  “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顺利的时候要想到危机。”这是森达集团董事长朱湘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体现了他作为企业家特有的辩证头脑。
  在简朴的董事长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身材魁梧的朱湘桂。一落座,我便问:“现在企业的日子都不大好过,您这儿感觉如何?”朱湘桂一笑,答曰:“我没有不好过的感觉。今年我们投入1.2亿元搞二期工程,扩大生产规模。我的体会是,越是别人喊形势不好的时候,越是森达大发展的好时机。”
  的确,森达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1989年,国内发生“六四”风波,皮鞋出口受阻,国内市场也不景气,一些皮鞋生产厂家纷纷退缩,甚至倒闭。朱湘桂却在一片悲观的抱怨声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他说,别人退,森达就要进,就要抢占别人退出的市场。
  那时森达的生产规模已达到百万双。但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他们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关键是要适销对路。于是,森达从意大利引进全新的款式,并结合中国人的穿鞋习惯,开发了一种印花皮鞋,结果一炮打响,仅两三年时间,生产规模由100万双扩大到180万双。等到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后,别人开始加快发展时,森达的产值已经迈上了1亿元台阶,位居同行业前茅了。
  春风得意的时候,森达职工的头脑却是冷静的。近两年,低成本扩张在一些地方搞得红火热闹,几乎成了一种时髦。但森达偏不凑这个热闹。朱湘桂认为,森达的生产规模大小不但要严格服从于市场需求容量,而且要实行“饥饿销售法”,即生产规模要小于市场容量20%—30%。朱湘桂说,如果看到森达皮鞋走俏就盲目搞低成本扩张,盲目扩大规模,市场风险极大,到头来,非臭了大街不可,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冷静的头脑,辩证的思维,使森达迈着稳健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成功。1993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到1995年达到4亿元,1996年6亿元,1997年猛增到10亿元。据测算,今年可望再增3亿元!
  在买方市场中创造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已然形成,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越是买方市场,越是对企业的考验。
  朱湘桂每年有近1/3时间在搞市场调研,甚至亲自站柜台。他发现,有许多消费者到商场买鞋,试来试去,买不到合适的鞋子,只好空手而归。他认为,尽管商场里的皮鞋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决不是简单的“供过于求”。“供过于求”是现象,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市场的本质。牵住“有效供给”这个牛鼻子,就可以在买方市场中创造出卖方市场。
  功夫首先下在市场调研上。森达集团不但自己搞调研(森达在全国设有200多个办事处),而且花钱请调查公司、广告公司帮助搞消费者调查,在全国上百个大中城市撒开调查之网,发放数十万张有奖问卷,搜集了数百万条信息。经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整理,森达集团形成了“四个分流”的市场策略:
  一是男女鞋分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男鞋闯市场的格局,加大女鞋开发生产,并以高薪聘请台湾女鞋设计专家设计开发女式皮鞋,果然一炮打响。二是风格分流。如同吃饭讲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一样,鞋的审美和穿着习惯也是东西各异,南北不同,不能萝卜茄子一锅煮。森达将设计部门分成东北、西北、中原、华南、华北等不同科室,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风格款式的皮鞋。三是档次分流。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森达一方面引进国外的胎牛皮、袋鼠皮、鸵鸟皮和鳄鱼皮生产高档精品鞋;一方面利用国产优质牛、羊皮,生产物美价廉的中低档鞋,满足工薪阶层的需要。最近,森达又开发了“好人缘”牌价格在150—200元的经济鞋,以满足更广大的消费者。四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尽管森达鞋在国内供不应求,但也不放弃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森达对市场销售也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适应不同地区市场的不同情况,将销售总公司分为南北两个销售公司,南北两个公司又分成28个分公司,一个分公司只管一个省(区、市)的销售。公司划小后,对市场的调研更深更专了,每个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
  “四大分流”增加了森达皮鞋的有效供给;销售的细分化,增强了森达皮鞋的市场渗透能力。正是靠着这样的“杀手锏”,森达终于在买方市场中创造出了别有洞天的卖方市场,去年的产销率高达99%。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断通过创新来制造‘卖方市场’的人,才是真正的企业家。”信然。
  变无形资产为有形效益
  “穿森达鞋,走成功路”。随着广告的宣传,特别是消费者的口碑,“森达”已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名牌,知名度、美誉度日渐提高,去年被权威部门评为中国制鞋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据有关部门评价,“森达”的无形资产已超过20亿元。
  “森达”的名气够大的了。但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听说森达皮鞋不错,可就是不知到哪儿去买?这引起了朱湘桂的思考:有了无形资产不等于就有了市场效益,还必须对无形资产在销售环节进行运作,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效益。森达鞋已进入各大中城市的商场,为什么消费者反映不知到哪儿去买?原来森达鞋被淹没在众多的品牌之中。必须把森达的品牌突出出来!他先从南京下手,某大商厦鞋帽部营业面积总共不足600平方米,森达要过来60平方米,设立装潢醒目的专柜,让消费者一进门就看得见。起初,鞋帽部经理害怕这样做风险太大,森达与之签订合同:每月完成销售额20万元,如完不成,甘愿赔偿。结果当月销售额就突破25万元,相当于森达上年全年在该店销售额的总和!消息传出,许多商场主动提出给森达开辟专柜。如今,全国已有2000多家商场设立了森达专柜,成为森达销售的主力,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树立了森达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最近,森达又传来令国人振奋的消息:意大利三家著名鞋厂与森达签订协议,由意大利的技师用西欧的原辅材料订牌生产“森达”牌皮鞋。这标志着中国人只能以廉价的劳动力为“洋牌子”加工产品的历史的终结,中国开始堂堂正正地输出自己民族的品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