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中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5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中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董昉
  中国和越南是两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同时又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越两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越南叫革新开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需要从理论上予以回答的问题,其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尤其令人关注。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广西社会科学院和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哲学所在广西防城港市联合召开了“中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中越两国50余位学者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如何看待中越两国的传统文化?有的学者认为,传统是一种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流传和保持的东西,发展不是原有规定性的重复和扩大,而是不断地产生新的规定性。从本质上说,传统是受未来规定的,它的本质便是真正的现在。文化传统体现着文化发展中的积累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有的学者进而指出,传统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一种联系,不仅仅是肯定性价值的积累,而且是以否定性为媒介的。没有否定性环节作为媒介,传统就不会得到发展;而传统处于停滞、僵化状态,就很难“传”下去了。同时,以否定性为媒介的文化传统,只是“流”而不是“源”。文化发展与变革的真正源头活水,是充满矛盾的社会生活实践。实践作为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趋新浪潮与回归传统大量“共生”的现象,耐人寻味,给我们重新认识传统和现代化提供了机遇。利用好这个机遇的前提,是废止书斋里不着边际的玄谈,面向现实并富于批判精神。
  在中越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的学者着重对道家思想作了现代诠释。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是崇尚自然,倡导无为。其自然无为的思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则)的自然无为,二是提倡人道(人事的规范)的自然无为。而在人道自然无为的主张中,又有两层意思:一是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和谐、一体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顺物之则,缘理而动,不要以人的主观意愿胡乱行动,破坏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二是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要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各种制度、规范,使百姓保持纯朴的民风。这种思想,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和重视:其一是尊重客观事物的本性和法则;其二是注重事物的变化,强调随感而应、与时变化。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中,同时也包含着相当深刻的反异化思想,认为在社会各种制度、规范中,包含着压制人性的方面,也正是基于这一观点,老庄提倡恢复人的自然天性。反异化是道家的一种社会批判思想,它对于改进和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规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老子所提倡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以保持人的清净自然本性,也正是现代人极其需要的生活态度和修养。
  中越两国在古代都曾崇尚过儒学,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近代以来,两国的儒家文化体系都因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解构。但儒家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其中某些因素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还可能会被激活。有的学者指出,在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高扬道德理性主义旗帜的人文精神;二是追求和谐与秩序统一的理想主义。儒家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制衡与调适作用,是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动力因素中重要的一元。儒家文化在中越两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首先是制度导向,其次是心理潜能,再次是人才中介,最后是文化传感。对于儒家文化,如果能够自觉地加以利用,汲取其积极因素,剔除其消极因素,将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否则,它的负面作用就会显现。在呼唤人文精神,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我们理当从儒家文化中发掘其固有的资源,并予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