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巴加莫约的奴隶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6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巴加莫约的奴隶城
  温宪
  碧蓝的天空中翻滚着造型奇特的大块白色云团,透过树影婆娑的排排棕林,远处的印度洋水逐波堆起的浪花也如层层云团向岸边翻滚而来。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北上约60公里,便来到了印度洋边的巴加莫约。一番踏访之后,心绪竟如滔滔的印度洋水般翻卷难平。
  似火的骄阳之下,一座座已成废墟的白色建筑物显得那样刺目和凄凉。当年阿拉伯商队的大客店、由阿拉伯巨贾赛瓦哈吉捐献的医院和学校早已人去楼空;德国殖民者于1895年在印度洋边建立的海关大楼已满目疮痍;1888年由德国乌萨加拉公司盖起的大货栈只剩下一排排水泥方墩。只有那株撑着巨伞般枝叶的“拍卖树”,仍旧郁郁苍苍。仅仅在100年前,当达累斯萨拉姆还是一个小渔村时,巴加莫约就已是东非海岸线上最为繁华的市镇之一。韶光何在,如今只落得一番如此衰败景象!
  巴加莫约这一地名又是何意呢?一位当地黑人长者解释说:“它有两个含意,其一为‘放宽你的心’,那意思是说到了这个繁华之地,你尽可丢掉所有烦恼,享乐人生;后来,当这里成为奴隶城后,它的含意就变成了‘死了你的心’,那意思是说到了这里的奴隶就别想逃跑或得救。”
  地名的演变包含着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发展。没有多久,来自阿拉伯、印度、葡萄牙、德国和英国的商队、航海家或军队相继出现在巴加莫约,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1832年,阿曼苏丹国将王宫迁至桑给巴尔岛,与桑给巴尔隔海相望的巴加莫约便作为重要港口和贸易中心日渐繁荣起来。带着衣物、枪支弹药和各种饰品的阿拉伯商队接踵来到巴加莫约,他们运走了象牙、干鱼、盐巴和树胶。后来,他们的贸易货单上又多出了一个特殊的项目:黑人奴隶。
  自18世纪上半叶始,法国殖民者在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大面积开垦甘蔗田,在桑给巴尔和奔巴岛上的阿拉伯人也争相办起了丁香种植园。大量劳力的匮乏促成了东非奴隶贸易的迅速兴起。桑给巴尔岛上出现了东非地区最重要的奴隶市场,而巴加莫约便成为从东非腹地到桑给巴尔奴隶市场之间的奴隶贸易转运中心。仅1860年至1870年,从巴加莫约转运的奴隶就有约50万人。
  从巴加莫约向西行至1200公里便是乌吉吉地区,这是一段充满血腥的路。为了得到当地黑人奴隶,深入至东非腹地的阿拉伯奴隶贩子或者以衣服、火枪、弹药等物与部落酋长交换奴隶,或者干脆利用手中的武器直接对当地黑人村落进行突袭猎捕。在遭到大规模猎捕奴隶的武装突袭之后,黑人村落所在的大片地区变得荒无人烟。阿拉伯商队将捕获或交换来的奴隶先暂时集中在乌吉吉和塔波拉两地,待收集到足够的象牙后,他们便让众多奴隶搬运着成堆的象牙开始向巴加莫约进发。在这要用3至6个月才能走完的漫长路途中,不知有多少奴隶因再也无力向前迈进而被杀死或被遗弃在路边。历史统计表明,每5名从东非腹地出发的奴隶中,仅有一人能够活着到达巴加莫约,1200公里长的贩奴路边堆积着数以千万具黑奴的白骨。活着的奴隶一到巴加莫约,奴隶贸易商人便在那株古老的“拍卖树”下和老市场等地进行拍卖。剩下的奴隶被装在独桅三角帆船上运到桑给巴尔奴隶市场。
  至1873年,巴加莫约的奴隶贸易发展到了最为疯狂的程度。但此时,世界范围的废奴运动已经高潮迭起。英、法等国相继通过立法制止奴隶贸易,并在东非沿海一带加紧了捕获贩奴船队的行动。英国还要求阿曼苏丹国关闭桑给巴尔奴隶市场和取消阿拉伯商队在印度洋沿岸地区从事的奴隶贸易。当时将整个坦噶尼喀地区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德国也不得不在巴加莫约采取若干废奴行动。奴隶贸易受到遏止后,巴加莫约开始衰落了。1891年,德国决定将其在东非的殖民统治中心移至能够停泊深水汽轮的达累斯萨拉姆,那里的铁路、公路建设相继破土动工。此举对巴加莫约更是致命的打击。巴加莫约失落了,衰败了,最终被人遗弃了。
  然而,已成鬼城的巴加莫约不应被人遗忘。眼前的这片废墟,恰如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在无言地警示着世人: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这里曾经有过贩卖黑奴的罪恶勾当。(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