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创造性的劳动——记参加苏联展览馆建设的北京手工业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9-12
第3版()
专栏:

创造性的劳动
——记参加苏联展览馆建设的北京手工业工人
本报记者 沈文英
在宏伟的苏联展览馆内,到处可以看到北京手工业工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从开始建馆到目前的安装工作,他们充分地发挥了力量,表现了自己的才能。
镏金铁塔的金光
镏金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技术,能使金渗入铜质内,使金光经久不退。北京故宫太庙外的四个镏金大缸,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依然金碧辉煌。但是,镏金技术几已失传,北京市金属工艺工厂的工人接到给苏联展览馆高铁塔镏金的任务以后,有不少人表示耽心,因为他们都不懂镏金的技术。后来,工厂方面打听到一个在故宫博物院管理古玩的六十三岁的老工人景德泉,曾在四十多年以前在雍和宫里镏过大佛像。通过他又找来了七十三岁的老农张立照、六十八岁的老农牛莲登,二十多年前他们都是镏金工人;又从四处招请了早已改行的镏金工人十多人。他们和工厂的镀金工人合作,在十九天内把金子镏上了四十五公尺高的铁塔上。为了防止中毒的现象,金属工厂的装配工人曾赶制了一架抽风机,把水银烟(它可以引起中毒)从工房内吸出,保证了安全生产。
庄严瑰丽的苏联国徽
对于北京市第一五金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来说,制作庄严的苏联国徽以及苏联十六个加盟共和国的国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国徽上的花纹十分细致、复杂,上面有丰美的棉桃,金色的太阳、麦穗、玉蜀黍,有镰刀和锤子,有高耸的油井架子,还有鲜艳的红星以及紫色的葡萄和精美的地毯。因此,它要求工人十分精确地安排每一个花纹和每一种事物。社员们先用黄蜡做成模型,按照专家的意见一一加以修改。后来他们又用铜片制成了小型国徽,经专家们一一校正后,才开始制造。在制造过程中,他们碰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国徽的中间要求凸起,而铁板是平的。社员们精心研究,经过几次试验,终于使国徽的凸出度完全合乎要求。国徽上的花纹,是用铜片砸成的,还要镀上金和喷上漆。他们把棉桃、麦穗做得十分丰美,把串串的葡萄做得粒粒饱满,把地毯的花纹制得十分精美,那怕是麦穗上的一根芒,那怕是镰刀的弯度都合乎设计的标准。不论在严寒的冬天和多风的春天,社员们都在广场上辛勤的劳动,提前完成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中央大厅圆穹顶的石膏花饰
从正门走进去,便是八角形穹顶的中央大厅。从穹顶中央挂下八支石膏花饰,花饰中间又有镰刀和五角星的图案花饰。石膏花饰的底纹上,漆上天蓝色,洁白的花瓣上,画上了闪闪的金边。这是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木工加工厂的石膏雕刻工人,在苏联专家直接指导下作成的。在扦刻石膏花饰模型时,他们为了使穹顶显得圆正美丽,把花饰切成了七百三十六块,然后再用螺丝钉钉在穹顶上。从泥塑、扦刻模型、浇胶到翻花全部制造过程只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在安装时,因为石膏雕刻工人缺乏高空作业的经验,曾取得了抹灰工人的帮助。为了保证安装得结实,不仅使用螺丝钉安装,还由三个抹灰工人钻进穹顶的夹层中,用粗铜丝把石膏花饰缚在穹顶的三角铁上。石膏雕刻工人任锡福、陈有林,在离地十九点五公尺的大厅穹顶上操作了一星期。不仅如此,石膏雕刻工人在三个月内完成了工业馆南北墙面上的石膏大花饰,餐厅平顶上的松枝、雪片花饰,各厅柱子上的各种帽顶花,东西圆顶厅穹顶的石膏大花的制造和安装工程。
大吊灯和反光灯槽
中央大厅圆穹顶上美丽的石膏花饰中间,垂着一个十二公尺高的银色大吊灯,上面安有七十八个灯头。在大厅上端的八个墙角上,安着八个金面银里的反光灯槽,里面装着八盏光度强烈的电灯,一拉开电钮,由于反射,灯光便集中到穹顶瑰丽的花饰上。大吊灯和反光灯一开,就把大厅照耀得如同白昼。北京市第一五金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在制造大吊灯的过程中,因中间的管子太细,社员们没法把七十八个灯管分层安上去,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加粗了这个管子,还在每层灯管的里外加上铜圈,以保证吊灯的牢固。在制造反光灯槽时,社员们爬到中央大厅上端的八个墙角上,精密地测量了墙角的角度,使反光灯槽能紧密地贴合在八个角上,并使反射的光线更加集中。
文化馆、农业馆的二十四个古铜色大吊灯和东西圆顶厅的银光大吊灯,也都是北京手工业工人制造的。
莫斯科餐厅里的美丽装饰
莫斯科餐厅带有北国森林的景色和情调,即使在酷热的夏天里,你一进餐厅,就感觉如同在森林中野宴一样。餐厅的墙面是用绿色的大理石砌成的,顶上是白色的松枝、松果和雪片等石膏花饰;四根木柱子上,包着一层铜皮,上面有松枝、松果和各种禽兽。制作柱子上的花饰,对于北京的手工业工人说来,也不是轻易的事情,他们缺乏经验。先由中央美术学院的同志根据苏联专家的设计塑成了石膏模型,再由手工业工人用铜片制成的。在柱子上,人们可以看到:白熊在吃小动物;山鹞卧在树上,向下张望着;山猪在向前奔跑;松鼠翘着尾巴在树上找食;猫头鹰停在树枝上;小白兔在嬉戏。有些禽兽,工人们从没见过,因此在试制时,表现得没有神气、活力。在专家指导下,工人们去西郊公园观察了各种动物的形状、动作,研究了动物的各种表情,在制作上克服了许多缺点。(附图片)
悬在西圆顶厅中的大吊灯  本报记者 高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