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明清珍档反映澳门沧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9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明清珍档反映澳门沧桑
  日前,记者获得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北京、澳门、广州三方联手合作,编辑出版《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是北京发现明清时期有关澳门的一些珍贵档案材料。这些信息肯定会引起海内外专家及广大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兴趣。为此,记者再次走进北京紫禁城,采访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邢永福研究员。
  邢永福馆长介绍说,澳门问题始自明朝,但以往对明代澳门问题的研究完全依赖官书文献。人们一般认为,现世没有留存明朝澳门问题档案。更有学者撰文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藏澳门问题档案最早始于清康熙朝。我们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对馆藏3000余件(册)明朝档案逐一进行筛选甄别,迄今已陆续发现了20余件有关澳门问题的档案。其时间跨度从天启三年(1623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文书种类主要是兵部、都察院、两广总督、福建巡抚等衙门的题行稿、题本;内容涉及葡人入居、互市贸易、官员委任等诸多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明朝政府对澳门的经营管理情况,说明澳门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邢永福馆长陪同记者观览了这些正在整理编辑的珍档。一件天启四年九月二十三(1624年11月3日)的兵部题行稿介绍说,明朝驻守广东香山的参将,直接管辖澳门。“每岁同巡海道临澳查阅一次”,澳地备有官兵听从其调遣,负责澳关之启闭,防止不法之徒搬运内地货物,夹带人口潜入澳中。澳地洋人如若擅出牧马、游猎、乘船出洋及有关偷盗劫掠等事,均由香山参将究办。这表明明朝政府在澳门是充分行使主权的。
  他拿一件崇祯四年八月二十四(1631年9月19日)的兵部题行稿档案说,葡萄牙人“其初不过以互市来我濠境,中国利其岁输涓滴可以充饷,暂许栖息”。然而互市之后,葡人“占住濠境,违禁之物公然船载”,沿海乡村被其掠杀,出入无忌,往来不绝,甚至藐视官府,拆毁哨卡,以其“巍舰巨枪”成为广东一大忧患。档案还反映,明政府虽然在澳关设有抽盘科,盘查来往船只,严禁夹带违禁品等私货,但当地官吏相沿陋规,贪图钱财,查检不严,一些关卡私下收受贿赂,拿获不法之徒却隐匿不报。这些严重影响了澳门正常的贸易往来。
  邢永福馆长说,明代澳门档案的新发现,将中国中央政府有关澳门问题的档案记载上推了数十年,为澳门问题研究提供了新鲜确凿的史料,对进一步阐释澳门历史问题的由来具有重要价值。
  邢永福馆长还表示,为了迎接澳门回归,真实地反映澳门问题的来龙去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计划对馆藏档案进行深入挖掘,围绕澳门历史这个主题,深入开发利用馆藏档案,多层次、多形式、系列化向社会推出和展示澳门问题档案。除编辑出版大型档案文献汇编,计划再编辑一部澳门问题珍档影印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载有澳门史实的档案原貌,以显示历史档案的权威性,增强原始文件的可信性。此外,还拟在北京、澳门等地举办“明清档案与澳门”展览,让珍贵的明清历史档案最直接地走近观众,让观众通过历史档案形象具体地了解澳门的昨天。
  沧桑历史,档案为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围绕澳门问题进行的工作,对全面科学地研究澳门历史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将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采访结束后,记者深感:揭示澳门数百年沧桑历史,明清档案是不可或缺的;迎接澳门回归,中国的档案人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张玉书徐德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