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奏响“建屋安民”曲——走访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9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港人治港”印象

  奏响“建屋安民”曲
  ——走访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
  本报记者 冯霄
  “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巴金曾这样赞美过香港。香港的房屋建设并没有因亚洲金融风波而停滞,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黄星华日前告诉记者,特区政府“建屋安民”的乐曲已经奏响。
  长远的目标
  弹丸之地的香港,山多、海多、人多,土地资源贫乏,人口迅速增长。房屋成为紧系民生的重大问题。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一九九七年十月首份施政报告中就明确宣布从一九九九至二○○○年度开始,每年兴建不少于八点五万个房屋单位的目标,并作出多项有关房屋政策的承诺。“这是十分明智的”,黄星华赞赏地说。
  特区政府房屋局作为房屋政策的决策机构,主要工作方针是按照行政长官所宣布的长远房屋目标,逐步帮助所有家庭获得合适和负担得起的住屋,鼓励市民自置居所。为此,房屋局面向公众推行一系列房屋政策措施。黄星华如数家珍地说,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定期及准确地评估房屋需求;提供足够的建屋土地及配套基础设施;设立有效机制监察建屋进度;创造合适环境,促进私营房屋发展,满足市民对私营房屋的需求,并监察私人物业市场,在必要时采取措施遏止投机活动;推行资助房屋计划,协助指定入息范围的市民自置居所;向无力负担其他房屋类别的市民提供租金合理的公屋;采取措施照顾特别类别人士的住屋需求。
  在房屋局,记者见到各部门员工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工程计划管理部的工作更为具体繁杂,他们正在研究建屋用地供应计划,不仅通过有限度填海和更改工业用地用途物色房屋发展需要的土地,还要决定批拨土地的先后次序及监察落实进度。梁展文副局长告诉记者,全局共有五十六人,分工明确具体,各负其责,团结协作,整体运作良好。
  周密的部署
  “特区政府成立以来,为落实长远房屋策略做了哪些工作?”我们向局长询问。
  黄星华非常有条理地介绍了在实施房屋政策方面周密而妥善的部署。他说,今年一月,政府推出“租者置其屋”计划,为租住公屋居民提供了多一个自置居所的选择;今年四月,又推出“首次置业贷款”计划,协助那些十年内没有物业的家庭购买私人楼宇。同时在公营房屋方面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提供租住公屋。主要为无力负担其他类别房屋而全家月收入不超过三点三万港元的市民,提供足够和租金合理的公屋。目前约有百分之三十九,即二百四十万人租住公屋,还有百分之一,即六点三万人住在中转房屋内。政府拟在二○○一年前再建十四点一万个公屋单位;同时将轮候公屋时间由目前的六年半缩短至五年,在二○○三年及二○○五年年底前,分别缩短至四年及三年。
  其次,实施资助自置居所计划。主要协助月收入在三点三万港元至六万港元的家庭实现自置居所的愿望。政府拟在二○○一年前再建十七点五万个资助出售单位。纳入“租者置其屋”的首批六个公共屋村单位,已于今年一月九日推出发售。至五月六日止,在涉及的二万六千八百五十四个住户中,已有百分之八十三表示有兴趣参与置屋计划,其中半数以上申请购买并缴付了“意向金”。三月又公布了未来三年的出售计划,涉及十八个屋村的八点四万个房屋单位。
  黄星华强调,以上两项计划惠及百分之五十二的人口,即已有三百二十万人住在政府出租或出售的公营房屋里。
  第三,推行首次置业贷款计划。行政长官提出在未来五年,每年为六千个家庭提供每户六十万港元的首次置业贷款。
  梁展文副局长补充说,政府预计十年后,拥有自置居所的家庭将由目前的百分之五十二增至百分之七十。这就意味着,政府公营房屋将解决四百二十万人的居住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