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位中学教师的情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9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一位中学教师的情怀
  李清玲是一位极普通的中学教师。参加工作十年来,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纯朴的爱心,救助了数不清的失学少年,仅收养在家吃住一年以上的学生就有二十七人。
  一九八八年秋天,二十一岁的李清玲大学毕业,来到东营市河口区四扣乡任中学教师。这里濒临渤海,土地碱化严重,自然条件恶劣,农村比较贫穷,许多学生尚未初中毕业便辍学了,有的学生为凑学费,经常抽空到校外捡破烂卖。此情此景促使李清玲暗下决心,决不让班上一个孩子失学。为了接济这些困难学生,李清玲每月都拿出自己工资的绝大部分用于给学生买学习用品,替学生交学费,而她自己一年到头也买不上一件新衣服。
  “添一个人吃饭,只不过多双筷子。可伸手帮孩子一把,就关系孩子一辈子。”李清玲结婚不久就同丈夫商量后决定,让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来自己家里吃饭。于是,李清玲的新房成了学生的小食堂。当时学校条件差,没有学生宿舍,对离校远的学生,李清玲不放心他们走几公里远的夜路,干脆就把他们安排到自己家里住。
  一九九二年李清玲从四扣乡调到义和镇大山中学。一九九四年夏季刚开学,四扣乡中学的孙小芹骑车十几公里赶来找她。由于生活贫困,孙小芹的父母强逼她辍了学,她在困境中想到了李清玲老师。李老师一趟趟地前去做小芹父母的工作,并表示要把孙小芹的生活费用全包下来。小芹的父母终于被感化了,专门来到学校看望李老师,说:“你真是在用当娘的心疼学生啊!”李清玲说:“咱们紧巴一点,难一点,换来孩子终生不后悔,值得啊!”小芹的父母一个劲地点头,表示今后全力支持小芹读书。
  盖燕是李清玲班上又一位不幸的学生,父母离异,尔后父亲又患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家庭陷入极度窘困之中。李清玲把她叫到自己家里,对她说:“以后这就是你的家,无论遇到什么事,有我在呢,你只管读书吧。”去年中考,盖燕成绩没有达到统招分数线,李清玲下了决心,就是委培也要把盖燕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筹集近万元的费用,李清玲四处奔波,东借西凑,她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社会,东营市教育工会为盖燕捐助了三千五百元。开学那天,李清玲把盖燕送到学校,当校方领导得知李清玲与盖燕师生之间这段动人的故事后,破例为盖燕免去了全部的委培费。
  李清玲的事迹在社会上广泛传颂,同时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有的送来慰问金,有的送来物品,李清玲都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工程。
  李清玲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劳模、山东省十佳师德标兵等称号十几项。每当她接到她救助的学生们从祖国四面八方寄回的一张张喜报时,她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充实、最幸福的人。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委宣传部
  时云杰 李冰 胡友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