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育才兴国——我国培养首批博士及研究生培养制度恢复20年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0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 难忘第一

  育才兴国
  ——我国培养首批博士及研究生培养制度恢复20年述评
  本报记者 董洪亮
  一
  兴业在人,兴国在人。
  1983年5月27日,是中国教育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徐文耀、马中骐、谢惠民等18位英才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博士。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博士和硕士并授予学位。
  改革开放,大潮迭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学位制度是培养和选拔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制度,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长期的历史和实践所证明。适应时代的要求,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收培养制度;1980年2月12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从法制上确立了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制度。
  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实施和首批博士的诞生,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从此趋于完整,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世界的接轨。
  二
  有了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制度不等于万事大吉,造就人才的关键在质量。我们培养的人才水平靠得住吗?
  15年的实践告诉世人,我国首批博士无论在科技研究,还是在精神风貌、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高水平。
  徐文耀博士获得学位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徐文耀曾在国内及美、英、法、日等国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主持、参加了10多项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的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他在地磁与空间物理方面取得的多项研究成果为世界第一,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有些成果被收入美国大学教材里,美国、英国的专家学者在其专著中多次引用徐文耀博士的成果。
  马中骐,现在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马中骐还担任美国数学学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他出版了《物理学中的群论》等4部中、英文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先后5次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奖。
  在首批博士身上,闪现着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淡泊名利、谦虚平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气派。
  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博士还发挥出他们的行政管理才能。1993年,经过公开招聘、民主评议,徐文耀博士出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童裕孙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范洪义博士是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化学系主任,于秀源博士任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王建磐博士是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三
  20年过去,再回首,我们欣喜地看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牢牢植根于中国大地。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同时研究、学习国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经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学位授权体系学科门类齐全,经过7次学位授权审核,现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9个,博士点2292个,博士生指导教师1万多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633个,硕士点8248个。截至1997年底,共培养390294名硕士,34536名博士。这些硕士、博士成为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我国学位的质量得到世界公认。一些国家与我国签订了互相承认学位、学历的协定。
  我国博士、硕士们将在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