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联华超市“火”在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0
第2版(经济)
专栏:

  联华超市“火”在哪?
  本报记者 施明慎
  国家计委市场司前不久公布了1998年3月全国商业中心城市部分商场销售额排名,上海联华超市以118%的增长率名列18家月销售额逾亿元的大型商业企业增幅之首。
  7月中旬,记者到上海采访,联华又传出新的讯息:上半年销售额达18.66亿元,利润1905万元,分别为去年全年的78%、52.6%,网点数发展到300家。在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回落,商家纷纷叫嚷生意难做,不少商场接连亏损关门的大背景下,联华咋这么“火”?在交谈中,上海友谊集团总经理兼联华超市总经理王宗南一语中的,“超市的生命力,在于为民、便民、利民,在于服务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寻找市场空白 贴近民众生活
  联华超市成立于1991年5月,当时超市的概念、经营方式对国人来说还很陌生。与一些商家设点开店首先着眼繁华闹区的做法不同,联华采取了“立足新区,补齐城区,渗透郊区”的策略,重点开发上海商业最薄弱的地区,如位于城郊结合处的居民新村,郊县周边地带,不仅为大批因旧城改造而动迁的居民购物提供了便利,还占尽了人无我有,低成本扩张的先机。
  在曲阳新村附近的一家联华连锁店,记者走进宽敞的厅堂,不经意在门口处发现挂有服装洗染、家电维修等字样的招牌。原来,根据新村远离市中心,居民生活有诸多不便的现实,很多联华连锁店都引进了家电、日用品等维修服务项目,大到洗衣机、彩电,小至寻呼机、雨伞,乃至服装的洗染织、照片的彩扩印等。一般情况立等可取,大的毛病或特殊情况也能在三五天内解决。
  在创业的最初几年,联华接连开出几十家门店,但货架上的商品与其他商场的种类相差无几,显不出个性,提不起大众的兴趣,超市一直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经过几年市场竞争的摔打,联华超市的管理者领悟到,发展要靠规模效应,还要依托个性化的经营特色。针对这些年上海大兴市政建设和旧城改造,许多新建居民住宅区出现“买菜难”的情况,联华超市借鉴海外同行的经验,大刀阔斧地调整商品结构,从1995年起,把活鱼、河虾、螃蟹、鲜菜、预冷肉等生鲜食品引进超市,使之逐渐替代传统的菜场。结果,凡是经营生鲜食品的门店,销售额普遍增长70%,有的门店还翻了一番。
  在超市里卖肉、菜,价格怎么样,当天能销出吗?想起北京一些商场蔬菜柜台干瘪、枯黄的景象,记者不由关切地问。“我们有自己的肉、蛋、菜生产基地,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价格相对便宜一些。到了傍晚,鱼、肉、菜等都打折销售,实在销不掉的就撤架,当天销售率达95%以上。”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副经理金光伟回答。
  工商联手 互惠互利
  眼下商家竞争,打的多是降价牌。联华靠的是什么?“我们尽量避免正面的降价竞争,但联华的价格确实比较便宜。重要的一条是尽可能为供应商分忧,如对一部分商品实行买断经营,扩大进货量,降低进货成本。”总经理王宗南如是说。
  长期以来,我国工商关系一直处于“产品旺销商求工,平销滞销工求商”的不正常状态。这几年,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越来越少,商业代销,先进货,后还款,销不出就退货已成普遍现象。联华的管理者深刻认识到了这种扭曲关系的弊端。从今年2月起,对供应商分批实施货到付款,进货不退,以保证工业厂家的利润;同时继续扩大买断经营范围。这样既降低了进货成本,又减轻了供应商的负担,也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在联华超市的一些门店,记者看到很多以联华作为品牌的商品,如袜子、洗衣粉、洗洁精、保鲜纸、生活用纸、日用小五金、大米等。这是联华利用自己的无形资产,和工商企业联手开发市场的又一举措。广大消费者出于对联华超市的信任,进而认同了联华定牌商品,扩大了这些商品的销售。在发展品牌商品过程中,联华超市不是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换个牌子,而是比较注重商品的科技含量。例如,以联华定牌的棉袜,在袜子的裸口处织入一根弹力丝,如此一来袜形便不走样了。
  联华有一条原则,定牌商品价格一般比同类商品低10%—30%。为此,超市千方百计简化流通程序,降低流通费用。例如,联华蒸馏水是上海蓝星饮料厂生产的,未定牌前,在联华的销量仅为同类商品的12%,价格是每瓶2.40元。双方合作开发为联华品牌后,价格下降为每瓶2元。目前,以联华定牌的商品,和同类商品比较,平均价格低17%,毛利率提高8个百分点,销售量增加40%左右。
  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1996年至1997年,是上海超市业态发展最为迅猛的两年。除了1993年成立的上海华联超市外,上海农工商、法国家乐福、荷兰阿霍德、韩国易买得、香港百佳等国内、国际著名商业集团和跨国公司都跻身进来。在“重兵包围”之中,总经理王宗南表现得沉着、坦然,他说:“同业的崛起是好事,促使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在联合、竞争中壮大自己。”
  去年联华通过改制,吸纳在香港上市的上海实业及日本三菱公司入股,引进资金8000万元。同时以合资方式与法国家乐福组建联家超市,还在扬州、南京、宁波、杭州及上海郊县组建了12个控股公司,吸纳社会资本6000万元,为联华扩充资本实力,拓展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改制的实施、规模的扩张,联华超市的经营管理也逐渐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目前,在联华超市,所有进场商品都要经过七道关的严格审查,从中仓配送到门店销售,全部实行单品管理,谁好卖,谁滞销,在电脑上一目了然。今年以来,联华已淘汰了3600多种冷背呆滞商品,引进了2000余种畅销的新产品,超市的商品结构更加合理,供销更趋活跃。由于加强了供销存的管理调度,联华的商品周转时间比过去加快了50%,并且通过清理残次冷背商品,减少损失数十万元。
  近日,联华超市通过了上海市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的认证,成为全国超市行业第一个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证书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华又给自己立下了向国际惯例靠拢、科学管理、规范运作的新目标。或许这将成为他们更上一层楼的新起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