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伦敦没有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8
第12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伦敦没有雾》
  吉荫桐
  提起英国首都,人们马上浮起一种印象:雾伦敦。经常大雾迷漫,汽车在大白天都要开灯缓缓慢行。1952年,一场浓雾使伦敦足足瘫痪了四天,四千多人死于烟雾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受尽折磨的伦敦人逐渐惊醒,雾并非单纯来自大自然,工厂烟囱林立,煤烟腾空飞扬,加上千家万户做饭取暖用煤,大量热气升空,冷却凝结,成了人为的雾。伦敦人采取了科学治理环境污染的一大套措施。如今,浓雾已然匿迹,天空明净,阳光明媚之日,天高云淡,一片蔚蓝。
  《伦敦没有雾》这令人惊喜的字眼,现在成为访问英国和北欧四国所见所闻的一部游记的书名,显示了作者的深意,提醒中国读者,只顾发展工业生产,忽视治理环境污染,必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本书收入了六十三篇游记,文笔优美酣畅,直如六十三首叙事诗,浸透着浓郁的欧洲风情,写出这些国家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追求。
  《泰晤士河交响曲》告诉你,这条河哺育了英格兰文明。乘船横越市区,沿岸现代化码头仓库林立,高楼广厦、城堡宫苑鳞次栉比,二十八座雄伟的跨江大桥从头顶一一掠过。船上,你还会听到无数动人的传说故事,宛如一篇篇音乐语言丰实的乐章。
  在《牛津与剑桥》里,作者写道,牛津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校园,幅员辽阔,建筑古香古色,分属于不同历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英国有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了历史”。八百多年间,这里已成为拥有四十所院校的大学,造就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与政治家,英国历史上四十个首相里,二十九人毕业于牛津。剑桥大学的教育特色是重视个别辅导,上课可以不去,个别辅导非去不行。七百多年里,剑桥名人录上,出现了光华四射的名字。牛顿、达尔文、罗素、拜伦……
  斯特拉福是莎士比亚的故乡,城很小,但莎翁气息很浓,街道、广场到处皆有以莎翁名剧人物为题材的塑像、浮雕,凌空悬挂的金属质剪影,则是宫廷小丑,幽默滑稽。小城每天上演莎翁名剧,从不间断,演出水平在全英首屈一指。英国人很自豪:“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作者补充:“对真善美的呼唤,也是世界语,不论任何年代、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听得懂。”
  《走进下议院》是作者旁听议员们辩论的一篇特写。保守党议员一本正经地发言,工党议员不时喝倒彩。首相来了,没人鼓掌,没人起立,他发言三十分钟后,辩论继续进行。第二天各报各抒己见,尖锐对立。作者写道:“仿佛从窗口看到西方民主,总算长了见识。”
  有十四篇文章让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中坐游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饱餐那里的江山秀色,领略那里的人文魅力。安徒生、诺贝尔的事迹,会再次激起你的无限崇敬之情。
  作者是广东的作家、记者袁效贤、李春晓伉俪。这本书是袁李二人退休后生命历程中的新追求。他们不辞辛劳,先后访问美国、加拿大,出版了《浪迹美国100天》和《枫叶之国万里行》,广受好评,一再重印。连同近日出版的《伦敦没有雾》,合为旅游三部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