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碎花石铺就小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0
第12版(副刊)
专栏:

  碎花石铺就小路
  罗建军 曹均宏
  早晨的空气总是那么清凉新鲜,露水凝重,给人以如诗如画的感觉。一条曲折坚实、不施雕琢的碎花石铺成的小路,蜿蜒在酽酽的浓翠之中,环绕于教学楼之间。时常有一些大学生夹着课本三三两两从这条碎花石小路走过,他们经常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教授,在这条小路上,不时地停下来,弯下腰,扶起路边花圃中被风雨吹倒的花枝。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老教授在这所师范学校教了大半辈子历史课。他从冰雪覆盖的哈尔滨辗转来到这座中原古城,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重要的是将他的学术思想、严谨求实的精神、教书育人的风尚传遍四面八方。
  学校所在的城市在历史上曾是那么繁华兴盛,留下许多至今仍被历史学界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不少人还在赞美她那和谐的半田园气息时,已有不少人追逐时髦下海赚钱了。在市场经济的漩涡中,教员的职业显得那么清贫与单调。在他的一生中,曾有过几次机会,只要稍加争取就可改变命运,从政、从商或从事其他颇为风光的职业……可他却始终留守在这片园地,辛勤地耕耘在师范学院的讲堂。吸了多年的粉笔末,脸孔又瘦又黑,嗓子时常疼痛。可他始终钟爱着自己的职业,就像是钟爱着自己多年相依相伴的老伴儿似的。
  每当月挂树梢时,学生们总能看到老教授寝室亮着那束熟悉的灯光。他在精心地查阅各种资料,修改教案,制作各种教具,并苦心地将当前学术界最新的学术信息、研究成果,还有学生们提出的难点、疑点等问题,进行收集、梳理、归纳,或是整理成卡片,或是充实进讲稿中去。他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艺人在精雕细刻着一件价值连城的珍贵艺术品。
  每当他站到洒满春晖的教室里,面对着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顿时精神十足,用他那充满激情的语调,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未来,“一切的一,一的一切”都浓缩在三尺讲台上、小小课堂里。台上与台下,老师与学生的思想、心灵、情感和谐默契地溶为一体。此时此刻,他觉得是世上最为幸福的人。
  而他这辈子最感欣慰的事情是帮助学生们独立地走上讲台。那些日子里,他像个小伙子似的没白天没黑夜地全身心投入工作,给学生们传授多年摸索出的讲课的“绝活儿”,亲自听试讲,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指导,甚至拿出自己多年心血积聚成的教案,积累的各方面的资料给他们参考,逐段、逐句、逐字地帮助比较差的学生修改讲稿。
  在收获的季节里,他送走了一批批风华正茂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奔赴祖国各条教育战线,当他们面对或是背对着黑板,向成百上千的对知识渴望的青年人讲课时,他们难以忘怀的是教学投影机旁那双深情的眼睛。
  塑造未来与希望的职业是神圣而年轻的职业。岁月渐渐染白了老教授的双鬓,大半辈子辛勤耕耘育得桃李芬芳。在教师节的日子里,他时常收到在祖国各条战线工作的学生们寄来的信件和礼物,带着对恩师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带着在教学与科研战线的丰硕成果……贺卡上工整的字体写着:“您是一片神奇的海滩,任我们俯拾美丽的贝壳;您是一条洁净的小路,让我们快步疾行,走向人生光明的前程……”
  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他再一次踏上这条碎花石小路,走向教学楼,他突然觉得通向讲台的这条路是那样的崎岖而漫长,重新用一种历史学者特有的眼光审视着这条曲折坚实、不施雕琢的碎花石小路。红、黄、蓝、绿诸多颜色的碎花石边角料,随意撒在那里,阴差阳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路。她不奢华,也不开阔,在漫长岁月的剥蚀下,早已失去了昨日的光泽。但是,此时此刻,路面上晶莹的水珠,闪着太阳神奇的光斑,彩色的碎花石互为映衬,互相烘托,仿佛清纯的小溪静静地在那里流动……流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