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鱼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1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路边拾翠

  鱼娃
  漆筱华
  鱼娃姓朱,叫朱昌海,比共和国小三岁。不称他朱(猪)娃,却叫鱼娃,是因为他居水边,在洞庭岸畔长大,近鱼腥(性)。
  水走了,沙却留下了,积沙成渚,曰北洲,洲生芦苇,水绕苇荻。后来船来了,人随了船,办了场,叫北洲芦苇场。鱼娃在北洲长大,他四岁时,双亲病故,死于大肚子病(血吸虫病),鱼娃成了孤儿,场里将他收养,送读小学。十四岁,鱼娃返洲上,鱼娃弄鱼,摸、扒、沉、扎、网、围、钓、装……八般鱼艺样样精通。鱼娃手勤脚快,熟水性知鱼路,弄鱼总比别人多。鱼娃得的鱼,多送人,五保户、军烈属、孤儿寡母的都送。送不完,晒干晾净变钱,钱多寄灾区。1975年,河南水患,他寄过钱;1976年唐山地震,他捐过款;大兴安岭失火,他支持过;内蒙古闹蝗灾,他援助过。1990年,岳阳县建洞庭造纸厂,鱼娃横湖过泊,随苇船,送干鱼,购树苗,植树造林。厂区湖滩山坝,近十亩外国松林,两亩水杉,三百兜香樟,五十棵玉兰,二十株雪松,都是鱼娃的佳作。于是,省报上有鱼娃的“上山(苇荡洲称柴山)捉鱼,下湖植树”的先进事迹报道。
  鱼娃一生未娶,他说他一生都嫁给了湖州与纸厂。1994年,岳阳洞庭造纸厂破产,人家替他算树款,共四点二万元。他嘿嘿一笑,说,历来就是“前人栽树,后人憩荫”的,他岂能“反古”。
  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着长江与洞庭,东洞庭湖西岸的北洲芦苇场,没在一片汪洋之中。鱼娃携上自己的一条划子,靠了岸,上了大堤。而此时,他因血吸虫病引起肝腹水,已是晚期了。他一米七的个子,体重只有七十多斤。鱼娃居北洲六门闸堤边,最知大堤状况,于是,他立马儿包下那一截六十米的巡堤查险任务。他是鱼娃,水跟上来了,他近水查险,倒在水中,成了一条真正的鱼。而这时,洞庭湖的水,才开始回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