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加快财政支出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2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快财政支出改革
  张昭立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构成财政运行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几年,各级在组织收入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通过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较好地理顺了中央与地方以及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调动了各方面增收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自1994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每年递增1000亿元左右,山东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也达30%以上。相比而言,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迈得并不大,财政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支出浪费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当前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支出效益非常重要。
  一、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是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现实选择。
  财政支出是以消耗大量公共产品为主的消费,刺激消费需求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可以使财政支出更好地刺激和扩大社会需求,充分发挥财政调控经济运行的作用。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为刺激社会需求,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转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上来,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在支出总量稳定的情况下,财政刺激社会需求作用的大小就基本上取决于支出的方向和重点,取决于财政支出结构。山东省在前几年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采取了“存量控制,增量调整”的办法,使新增财力集中起来办一些省委、省政府关心的、事关全局的大事,比如机场建设、黄河滩区搬迁、黄河三角洲开发等等。但存量部分只能保持原有格局不增或少增,真正调整起来,难度相当大。这里面既有地方政府、部门的原因,也有中央方面的原因。当前,财政支出的刚性因素过多,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中央都有明确规定,要么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要么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比重,再加上工资这个天然刚性支出因素,严重固化了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支出结构调整的难度。因此,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应当研究清理一些硬性的财政支出政策规定,化解一些刚性因素,赋予各级财政部门更多的自主权和调控权,使之能够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实行科学灵活的财政支出政策,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是控制支出规模、减轻财政收入压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力需求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格局,既有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特点,又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新增加的支出。今后一段时期内,财政必保的项目越来越多,一些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财政增加支出,比如,纺织压锭。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财政必须拿钱,这也是发展、改革、稳定的需要。另外,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些应该由市场调节、自我发展的领域,由于种种原因,还需要财政扶一把、送一程。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根据财力可能,把该压的坚决压下来,该保的也要保中有压,以腾出更多的资金保重点、保关键,这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管理手段的不断改进,压缩财政支出的渠道和办法比较多,潜力相当大。比如,高校内部管理问题。目前部分高等院校内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人员尤其是行政后勤人员过多,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浪费比较严重。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与有关部门配合,在山东农业大学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发挥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优势,对学校人事、后勤、教学科研、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收到了明显效果。到今年4月份,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节约开支500万元。再比如,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财政开支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今年6月份,我省召开了一次省直机关公务用车政府采购竞标会,以目前市场价为最高限标,有10家汽车经销商参加了竞标。这次竞标共节省财政预算资金107万元,平均每辆车节约支出1.39万元。目前我省大多数市地、县市区都对财政开支的会议、接待实行了重点管理、打折优惠的办法,对大型设备、大宗物资、交通工具实行了招标采购,对汽车实行了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仅以汽车统一保险为例,据测算,山东一年可节约支出1.5亿元。严格地讲,财政支出管理,不仅仅是节约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事关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效果,事关国家职能的实现和宏观决策的发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支出管理比收入管理更重要。
  三、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是减少浪费、反腐倡廉的客观需要。
  一是加强财政支出的法制建设,严格依法办事。二是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三是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
  (作者为山东省财政厅厅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