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科技大集”农民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3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飞杯现场短新闻征文

  “科技大集”农民忙
  宋学春 邓瑞强
  9月8日至10日,位于山东省平度市的“江北农业技术市场”火了一把。’98中国青岛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开幕后,这里每天人山人海,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农民多,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纷纷来赶国际“科技大集”。
  开幕当天,全国第一家民营小麦专题研究所所长张先义,被来自平度、烟台、潍坊还有河南省的农民围了个水泄不通。讲得用心,听得专心。“有高抗旱品种吗?”一位农民挤进人群问。“有!”张先义随手拿起一把小麦样本,笑着回答:“这是我历经5年培育的高抗旱小麦良种‘D—27’,若不遇特大干旱,一水不浇,照样高产。”这位农民当即与张先义签订了合同。
  在莱西市葡萄专业户孙培杰的摊位前,他告诉我们,他在’96中国青岛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上引进十多种葡萄苗,现已经发展苗圃400多亩,建成了山东省最大的红提葡萄苗基地。他拿出厚厚的一本合同说:“这次签了2000亩的供苗合同,收入可达20万元。”在平度市店子镇北盛家村种植葡萄专业户孙则暖的摊位上,“红宝石”、“紫珍香”、“美国绿提”等品种,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大泽山镇谭家夼村党支部书记谭欣刚则提着颗粒如乒乓球般大的葡萄,向围拢的人群讲解着……
  在“科技大集”上,还有洪涝灾区来的农民。两位来自松花江畔的农民乘了火车坐轮船,下了轮船上汽车,一路奔波数千里来到平度市。他们说:“家乡遭灾严重,能到规格这么高的博览会上开开眼界,受点累,值得!”
  据悉,三天来,前来布展和观展的农民达10万人,签订合同600多个,达成合作意向3000多个,总额上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