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柳亚子先生的两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5
第12版(副刊)
专栏:

  柳亚子先生的两件事
  曹谊
  今年是柳亚子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我和柳先生接触时间极短。仅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柳先生于1945年12月30日来上海,到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加紧迫害民主人士,柳先生于1947年10月18日离开上海的一段时间内。
  我是由家兄曹美成介绍有缘拜识柳先生的。当时我在上海中国女子中学(解放后改名林荫中学)任教务主任。这个学校学生的民主活动开展较好。我当时又参加党在教育界的外围组织——中等教育研究会。这样,我每次去拜望先生总是自然地谈及一些学运和教运的事,柳先生总是捋髯静听,颇感兴趣。柳先生蜚誉文坛,以诗文为武器,为革命奔走呼号,本是我崇敬的老前辈,又是那么平易近人,不厌烦地接待我这样的后生小子,所以我很乐意去拜望他老人家。
  和柳先生接触中,有两件事最使我难以忘怀。一件事是:有一天柳先生突然问我的年纪、结婚没有。我告诉他老人家,我已二十五岁,已经有了女友,她是个工人;我们是在反美蒋游行中多次邂逅相遇,而逐步有了感情的。但是我写信给在家乡的父亲征求意见,迄未得到答复,所以迟迟没有结婚。柳先生就嘱咐我把女友带给他看看。柳先生和我女友见面后,对我们的关系大加赞许,说你们是革命同道,应该组成民主家庭,并主动提出,由他打电话给我父亲,促成我们的婚事。当时,内战已全面爆发,柳先生的心情不好,口吃加剧(柳先生若在政治形势不好时,口吃往往加剧)。结果由柳夫人打长途电话给家兄曹美成,这样,很快就得到我父亲的同意。我将要结婚时,特地到柳先生寓所,请柳先生作证婚人。柳先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并立即作了一首诗,到里屋写成一张条幅,作为我们结婚的贺礼,诗曰:
  婚姻至竟需平等,恋爱从来重自由;
  民主家庭新创造,良缘佳耦话曹刘。
  这首诗现已载《磨剑室诗词集》下1424页。柳先生这张条幅至今仍供奉在我的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1950年,即我们结婚的四年之后,柳先生赠我二家兄曹美鸿的诗竟有“曹家兄弟皆好我……吴淞合卺吾为主……”之句,全不以长者自居,把我们这些晚生后辈,视为忘年的友好,并对促成我的婚事并做证婚人一事,没有忘怀。如今,我们夫妻都已离退休,而且进入耄耋之年,历经人生坎坷,总没有忘先生“革命同道、民主家庭”的赞许和勉励,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文革”中我们幸亏即早将先生送给我们的条幅藏好,没有在抄家中毁掉。现在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柳先生逝世于1958年6月21日),我们仰望先生的这张条幅,更增添对先生的怀念之情!
  和柳先生接触中,第二桩令我难忘的事情是:有一天我到柳先生寓所,突然来了一些国民党军警在柳先生大门口和进屋的地方站岗。我吓了一跳,以为国民党要对柳先生“下手”了。不一会儿,只见国民党在上海的市长钱大钧带了几个人进来,呈上一些礼物。当时柳先生不在场,只有柳夫人在客厅里。柳夫人立即摇手请他们赶快拿回去,并且说柳先生看到了要发脾气的。恰巧柳先生这时出来了。果然,大发脾气,大嚷“滚出去”!并把那些礼物拼命往外丢。钱大钧及其随从只好狼狈退出。看到当时的情景,使我想到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千方百计促使柳先生参加国民党的第五届八中全会,当柳先生断然拒绝,回电“不愿向小朝廷求活”,并表示“刀锯待命”后,蒋介石虽然因此开除了柳先生的党籍,但是并没有放弃对柳先生的拉拢。我一方面真为柳先生的安危担心;另一方面更崇敬柳先生,更感到柳先生真是一位表里如一,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铮铮铁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