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我看《杜兰朵》与《图兰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1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我看
  《杜兰朵》
  与《图兰多》
  叶廷芳
  这两出戏作为再创作都是推陈出新,都很成功。但《中国公主杜兰朵》出自富有卓见的作家的笔下,《图兰多》出自善出奇招的艺术家的手中,其侧重点自然不同。如果说,《杜兰朵》重在历史文化的人文意蕴开掘和发现,那么,《图兰多》则重在舞台视觉效果的加强和独创。
  在《杜》剧中,围绕柳儿的戏加强了,因而整出戏的悲剧成分也加重了,这个单纯、朴实的家奴,宁死也不肯说出关乎主人生死的姓名,不仅出于她对主人一直隐忍着的爱,更出于她对受凌辱的祖国的尊严的维护,这就使原作中备受称颂的女性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同时,作者在对杜兰朵的故事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还对这位貌美心毒的公主之所以冷酷无情,利用求婚报复男性,滥杀无辜的变态心理作了新的诠释:祖国屡遭异邦的侵略和欺凌,无数女同胞遭受过男姓入侵者的强暴,她在极度悲愤中心理被扭曲了。于是作者赋予男主角卡拉夫以宽容的爱去感化公主,使其成为貌美心善的美好形象。可以说,作者是以现代的人文理念为观照,以大爱精神为支撑,对歌剧中的经典公主形象作了重要改造,从而对东西方文化观念的磨擦作了艺术化的“磨合”。如果仔细琢磨还可发现,作者在改编过程中还融入了东方的儒、释、道观念的哲理意蕴,故《杜》剧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具有更大的震撼力。
  张艺谋把“中国公主”一直领到北京城,领进她的“故家”,从而把舞台艺术、音乐艺术与辉煌的中国建筑文化融为一体,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叫绝的奇想。宏伟壮丽的“太庙”大殿既是舞台,又是背景,三百多人的演出阵容与之构成极为壮观的戏剧景观。庙前那两座可以乱真的古亭突然舞动起来更令人惊异不已,原来它们既是布景,又是道具。其中随着剧情的进展,时而是荷叶婆娑的莲池,时而是全身甲胄的兵阵、鼓乐喧天的舞场……在梅塔的指挥下,由佛罗伦萨节日歌剧院交响乐队伴奏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斯威特、亨德里克斯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约翰逊等人的出色演唱更成为全剧的主线,折服所有的观众。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化了的“多彩的戏剧”,其场面之壮阔令人想到电影《泰坦尼克号》,论导演气魄令人想到二十年代的德国伟大戏剧家布莱希特在演出中组织了三千人的合唱队。这一演出压了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的轴。遗憾的是,主办者并没有考虑到演出时间仍处于北京雨季的末尾,结果给新闻界观看的那场彩排因雨停演,而9月7日那场刚演到第二幕就遇到一阵暴雨,使许多观众,尤其是那些花了很多美元、千里迢迢赶来的观众损失惨重。如果演出再推迟一个月就不会有如此遗憾了。
  祖宾·梅塔大师 赵士英画(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