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翻了一个个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5
第12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为什么“翻了一个个儿”
  本报记者 赵永新
  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御道口牧场和塞罕坝林场,是前后脚“成家”的邻居:牧场在南,成立于1956年;林场在北,成立于1962年。以1980年为界,这两家的境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980年以前,林场的姑娘争着往牧场嫁;1980年以后,牧场的姑娘争着往林场嫁。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就是“翻了一个个儿”。
  御道口牧场第四分场的老职工任正学,目睹了这一变化的前因后果。他介绍说,牧场刚成立那阵子,草长得又高又密,当年放羊,当年下崽儿,当年就可以赚钱,工人的生活美得不行。所以,当后来塞罕坝的工人们撅着屁股挖坑种树时,牧场的工人们都不理解:放着现成的草不去放牧,却去费力气栽树,真是冒傻气!那时候,林场的工人风餐露宿,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日子苦不堪言,年轻姑娘都抢着嫁给牧场的小伙子。可是好景不长,到了80年代,情况就两样了。林场种的树长起来了,不但可以间伐树木卖钱,还办起了养鹿场、人造板厂、汽车大修厂,工人们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1993年,塞罕坝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搞起了旅游业,日子更红火了。御道口牧场却是眼看着一年不如一年:天越来越旱,风沙越来越大,草越来越稀,羊越来越少,工人们再也乐不起来了。从1985年起,工资停发,牧场把草场包给了个人,大家自谋生路。任正学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我们一边放牧,一边栽树,日子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只顾眼前,不计长远,一味贪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自己受害不说,还祸及子孙;相反,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兼及生态建设,虽受一时之苦,却能享久远之利,造福后人,受益无穷。这,就是御道口牧场和塞罕坝林场的不同命运给我们的启示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