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一幅壮丽的全民抗洪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6
第10版(社会周刊·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综述

  一幅壮丽的全民抗洪图
  本报记者 杨武军
  在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广大军民英勇抗击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之时,本报源源不断收到四面八方读者的来信,他们热情讴歌身边的抗洪英雄,讲述周围支援灾区的感人事迹,为抗洪救灾献计献策……从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来信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壮丽的全民抗洪图。
  抗御洪魔,英雄儿女竞风流
  灾情发生后,本报读者来信数量陡增,有关抗洪救灾的来信迄今已有2600余封。平时那些反映个人要求的信极少见了,大家讲的都是奋不顾身保大堤,尽心尽力帮灾区的动人事迹。读者来信内容的变化显示出社会关注点的转移——抗洪救灾成为万众心中头等大事,夺取胜利是全国人民的坚定信念。
  湖北钟祥市委组织部干部肖波在来信中写道:8月6日,该市长寿镇食品营业所副所长甘绍富奔赴15公里外的水库抢险,当一位同伴掉入漩涡时,甘绍富毅然游进漩涡推出同伴,自己却被卷入水底,献出了生命。
  武警吉林总队政治部周波等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位青年战士的义举:年仅18岁的武警白城支队战士李佳琪先后8次冲入被洪水浸泡的居民家中,救出一位老人、两名儿童及大量财物,当他再次冲入岌岌可危的房屋,准备抢出孩子们的书包时,房屋倒塌,光荣献身。
  湖北黄陂县胡育华等人来信说,县委书记何仁俊坚守大堤40多个日夜,一边输液一边组织抢险,最后累倒在大堤险段上。
  湖北仙桃市财政局刘春延在来信中讲到,该市杜窑乡一处闸门溃口时,乡财政所所长刘延年大喊一声:“跟我跳!”周围党员干部和村民纷纷跳入水中,大家硬是用身体堵住了溃口。
  万众一心,洒向灾区都是爱
  从读者来信可以看出,抗洪战斗不只是在江堤上,神州大地到处都有“支前”的队伍。
  湖北汉川市邮电局蔡晓光来信说,在汉川市汉北河民乐闸抢险现场,有位中年妇女,她一会儿将茶水送到防汛人员手中,一会儿将饭菜挑到抢险队员身旁,一会儿将洗净的衣物送到部队官兵手里。她的名字叫李翠元,人们亲切地称她“支前大嫂”。
  吉林省大安市委宣传部刘沭森等人来信说,地处嫩江险段的前宝石屯,这些日子成了拥军屯,乡亲们想方设法将活鱼、青菜送给守堤部队,还把全村最好的电视机搬到军营。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办事处陈大中来信说:截至9月2日,八里庄地区共为灾区人民捐款35万元、衣被12万件(1000余包)。捐款、捐物者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刚刚入学的儿童。70岁的退休工人王镜患有白内障,他把本应用于治病的1000元钱拿出来,购置了20床棉被献给灾区;八里庄第三小学少先队向队员们发出倡议——节约一周零花钱,支援灾区学校;北京印染厂为灾区赶制了1万床棉被……
  新疆塔指油气开发公司简新来信说,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施工的300多名石油工人向灾区捐款20228.6元。辽宁丹东边防检查站苏威在来信中说,全站官兵一天之内捐出了17700元。侨居德国的冯修武医生来信询问中国红十字会账号,要为救灾尽份力。重庆市南桐矿务局东林煤矿周承勇在信中说,该矿退休工人郑安然的家8月初被淹,矿上补助他300元,不久后,他又将这笔“救命款”捐给了灾区。广东廉江市公安局毛雷来信说,当地有两名打工妹,每日三餐减为两餐,省下伙食费捐给灾区。
  追求崇高,抗洪精神励后人
  洪水终会消退,抗洪战斗终会结束,但这场声势浩大的抗洪斗争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它激发了人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唤起了人们对舍生忘死、舍己为人崇高境界的向往。它也使人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党和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更充满信心。
  解放军驻山西某部战士饶文波在信中说,他所在的部队正在开展“学英雄,分国忧”活动,干部战士表示要以高建成为榜样,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铁道部十五局一处干部贾育苗来信说,中央电视台的赈灾义演,从准备到演出只有8天时间,募捐总数达6亿多元,这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做到。只要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克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