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关注中国历史解剖社会现实——井上靖和他的小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8
第11版(大地周刊·文学观察)
专栏:

  □关注中国历史解剖社会现实——
  井上靖和他的小说
  林林
  郑民钦君主编一套《井上靖小说选集》,收录作者的代表作,其中大部分是获奖的作品。
  井上靖一生写了很多散文诗,出了不少散文诗集。他说:作诗可以说是天才的工作,是浸在精神奥底的秘密工场的作业,确是特殊才能的事。井上靖的散文诗写得放松,诗里有情、有事、有古迹的场景,兼有叙事诗的情调。而他的小说往往具有叙事诗的风格。小说的格调也如散文诗般自由自在,读者不感到拘泥雕琢。井上靖的小说创作风格和总体思想与散文诗是一脉相承的。
  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还是井上靖的有关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异域之人》、《天平之甍》、《楼兰》、《敦煌》、《洪水》、《苍狼》、《杨贵妃》、《孔子》等,使我们看到一位对中国历史情有独钟的文学家是如何以高超的手法营造无人抵达的精神境界。在创作这些历史小说时,他是学者型的小说家,以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请教行家。《异域之人》写的是东汉开拓西域的杰出人物班超的故事。《天平之甍》饱蘸感情的墨汁讴歌鉴真大师为实现弘扬佛道、传播华夏文化而百折不回、坚韧不拔的崇高精神。《敦煌》的故事归结于作者解开封藏于千佛洞里万卷经典之谜。这部叙事诗般的作品以众多虚构的情节揭开蒙罩敦煌千年的神秘面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井上靖创作《敦煌》的时候,由于当时我国的西部边境地区尚未对外国游人开放,所以没能去实地,到1978年5月,距发表《敦煌》二十年之后,才第一次踏进敦煌,实现了多年的愿望。他创作《孔子》更是耗尽心血,先后六次来我国山东、河南考察有关古迹,该书尚未完成,他就住进了医院。1988年9月5日,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白土吾夫先生陪同,我和郑民钦君到东京的国立癌中心去探视先生。病房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泽木信乃”的姓名,这是先生于1933年以小说《三原山晴天》参加《每日周刊》征文使用的笔名,现在是为着防止外界的干扰。病房里的摆设很简单,除了沙发、茶几外,稍微引人注意的还有一张小案几。案几上没放什么东西。先生身着西服(大概是因为见客人吧),气色也不错,依然那样健谈,他告诉我,他治病期间还在这张案几上继续创作《孔子》,只是怕医生不同意,不写的时候,稿纸、资料都收拾起来,不摊放在案几上。离开病房后,白土说,这次见面是井上先生瞒着医生的。可是,那次见面竟成永诀。后来虽然听说他患食道癌,但相信他从小练过柔道,身体素质好,或许能够战胜疾病。不料1991年1月29日夜里,东京的朋友打来电话,通知我井上靖先生患急性肺炎已于当晚逝世。我只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悲痛。斯人已去,典型尚在!
  《孔子》这本先生的最后巨著,布局宏大,内涵深邃。他把重点放在孔子伦理道德的核心“仁”字上,从未来从世界的巨大时空观念着眼,审视孔子突出的文化思想的主体性。最后一章追述春秋战国时代的葵丘会议,把先生希求融洽的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国家关系与孔子的思想结合起来,体现作者对凤凰自由翱翔、麒麟安乐行走的升平天地的企望。
  井上靖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回顾人类在漫长的时间里的活动,从变形乃至无形的空间风貌里发现古今相通的情愫,使有限的人活在无限的岁月里,并且从中体味着丧失的悲哀——美的毁灭的凄凉,所以,他的作品仿佛飘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大概是对人生意识的不可思议的沉淀,贯穿在他历史小说寂寥悲苍的氛围里。诗人的抒情性流淌在小说的底层,某件历史风物的遭遇往往折射出人和民族的命运。
  《猎枪》、《斗牛》、《比良山的石楠花》、《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冰壁》等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刻地揭示日本战后初期混乱躁动的社会里各种人物的形态及其复杂的心理变幻。井上靖不是靠华丽的辞藻,而是以严谨认真的态度、精巧深刻的构思、准确生动的语言,使作品具有灵动鲜活的生命力,给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苍狼》(即成吉思汗)主要取材于《蒙古秘史》,作者塑造铁木真这一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描写他战胜对手、终于登上大汗之位完成统一蒙古部落的叱咤风云的人生历程。他以“苍狼”作为书名,固然起源于蒙古族的苍狼白鹿的神话传说,但主要还是以此表现成吉思汗的精神力量。作品问世后,1961年在日本文坛引起一场著名的“狼的论争”。问题的提起是大冈升平认为井上靖所描述的“狼的原型”没有对历史事实进行详细的研究归纳,只是作者的“先入之见”,以自我创作需要任意取舍史实,所以作品既不是叙事诗式的,也不是历史小说,而是一种浪漫式的大场面。对此,井上靖解释说,如果没有“狼的原型”,自己就不会创作这部小说。正是这一点才使历史小说成为小说。
  井上先生暮年,壮心不已,本想继续酝酿、创作几部作品,可惜成为永远的憾事,但是先生给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摩挲,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这套文集的出版,不仅仅是对井上靖先生的纪念,也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井上文学的深刻内涵及其在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