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故园和历史,兆示我们的来路,在散文集《乡关梦寻》中,我们倾听——乡情与历史的叠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8
第11版(大地周刊·文学观察)
专栏:

  □故园和历史,兆示我们的来路,在散文集《乡关梦寻》中,我们倾听———
  乡情与历史的叠唱
  罗书臻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可能两种东西已经在我们的头脑中逐渐淡去:一是无形中铸就了我们血肉性情的家园,二是默默滋养了我们精神世界的历史,若不是刻意的回访或纪念,飘忽的家园和历史又会在我们喧嚣奔忙的现实生活中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呢?但是处于现代城市文明熏染中的陆绎广却不曾忘却这些,于是他用他的《乡关梦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城市的孤窗暗火下不断地吟唱。他如同一名游子,心里紧紧攥着家园意识和历史情结这两条根,在他的吟唱中,家园的面目没有模糊反而刻骨铭心地清晰起来,在他的吟唱中,历史的脚步不曾远去却有着与现实不可断离的牵系。关于乡情和历史的吟唱交汇成一个清澈的声音,它响在故土的小桥流水之间,也响在发黄浩繁的历史卷帙之间。
  陆绎广的家园是越文化的发源地——绍兴。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养育了他,并且送他走出了故乡,正是这生他育他的故乡成了他回首时的梦境。无论是《梦牵魂绕若耶溪》中关于一条河的沧桑变故,还是《月亮山》中守护他童年的低矮而又威严的小山,又有《心之湖》中在湖畔流传的美妙传说,更有《夜航船》中温馨动人的童年旧事,都在衍化着作者那一段不可磨灭的乡情。山水只是他家园的地理表征,山水背后的桑梓乡情才是牵系他心灵的感情丝线,故乡的山水与亲情互相杂糅,构成作者回忆中的流动风景。关于故乡的真情将山水人格化了,而同时山水又将这乡情凝固在了一草一木当中,所以沧桑变迁的家园成为作者感叹与喜悦的触点,感叹是因为往事无可返回地消遁,喜悦则因为时代进步中的古老家园所呈现的生机。作者的心灵在往事与现实间来去,魂牵梦绕般绕缠的情感意向将乡情挥发到极致,而这正是一位离开家园多年的游子的真实心声。
  家园是静止的,在静态中它承载了历史的沧桑。但作者没有囿于狭隘的家园观念,把笔触指向历史又使他的散文获得了宽阔的气度,他所写到的古越大地上尤其是围绕绍兴的一个个历史精魂,在家园乡情的回响中加入了历史深沉的叠唱。钟灵毓秀的古越大地曾演出了一幕幕的悲剧和喜剧,从《谒禹陵》中原始之初的大禹治水,到《书圣轶事》中隐居山阴畅叙幽情的王羲之,从《梁山伯荒冢》中梁祝悲怆绝美的爱情故事到《青藤书屋的含蓄》中徐文长放纵佯狂的人生,作者的娓娓述说中隐藏着多少历史的凝重,先辈们的精神延续化解了历史的鸿沟;那些历史人物仿佛一个个走下了历史舞台与我们亲临面对,在作者信手拈来的历史故事中感受沧桑,感受这广袤大地的脉搏。没有太多的文化评说却给了我们一个原初的历史真相;没有过多的人物指点却留下关于历史的真实印记。穿插的一些风情风物更让人领会文化与历史间如丝如缕的联系。
  作为一名久居机关的散文作家,陆绎广能保存一颗诗心来抒写他心灵的声音是他的福祉,每个人如果在生活中能坚守一点纯真的纪念,包括那久未回归的家园,包括那尘封已久的历史,就足以构成你精神的栖息之地,陆绎广散文中家园、历史所透出的气息应该让人得到这样的启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作者回望历史的乡关梦寻中,每个人都会不期而然地触发那自己的乡关之梦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