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办万家事 解万家忧——记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9
第1版(要闻)
专栏:

  办万家事 解万家忧
  ——记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服务
  本报记者 邹大毅
  完善的社区服务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自1986年国家民政部倡导在全国开展社区服务以来,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结出丰硕的果实:今年6月,南京玄武区等46个城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在全国树立起社区服务工作样板。
  玄武区是南京市最大的中心城区,下辖10个街道、126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36万多人口。辖区内驻军多、大专院校多、大企业多,还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和南京军区机关所在地。根据区情,这个区确立了“服务一流、经济发达、现代文明”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在这个区连年获得的130多项市以上的荣誉称号中,最为全国楷模的,无过于“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
  玄武区居民有一句口头禅:“有困难,找社区,玄武社区是我家。”那分布在各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和居委会大大小小的社区服务机构,惠及社区内的每一个人,被人们喻为一个用爱心编织起来的天地。
  走进这里的社区服务机构,可以看到设施完善的咨询室、阅览室、培训中心、娱乐室、健身室、舞厅、书画室、医疗室、敬老室等等,它们成为居民咨询、学习、休闲、健身的场所。然而,这些“中心”更强大的功能,是他们辐射到社会的服务功能,也是玄武区社区服务最有特色的“软件”。在玄武区社区服务中心里,记者看到一面墙上悬挂的“玄武区社区服务全程服务链”图表,上面排列着从“婚、生、幼、教、孤、残、抚、贫、难、老、病、丧”无所不包的服务项目,可以说,社区内的居民生命的全部历程,都能得到社区服务的关照,真正做到了“幼有所托、老有所养、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这座社区服务中心还建成了全市首家“市民求助中心”,开通了一条求助热线电话,市民有什么烦事难事,都可以电话求助。热线开通一年来,中心人员已经为来电来访求助的4000多人次排忧解难。中心还购置了电脑,编制了专用的信息咨询程序,输入了法律、房产、恋爱婚姻、再就业以及气象、旅游、交通等信息,和全市200多个单位建立起联网服务。有了这个信息网络,求助中心成为了全区社区服务的信息咨询中心和指挥中心。
  玄武区各级服务站点的服务也各具特色,新街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有“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不挑不拣、24小时安排就业岗位”的服务;锁金村办事处有“万家帮”服务中心,“借万家力,办万家事;取万家长,补万家短;排万家忧,解万家难”;全市首家股份制老年公寓南京市夕阳红保健休养中心,为市民提供了集养、保、康、防、乐为一体的托老养老理想场所。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种种强大的服务功能,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络,替社区群众撑起了一片无忧无虑的天地。
  玄武区的社区服务起步于80年代中期,玄武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把社区服务作为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区委书记任淮这样总结:“将社区服务与政府的重点工作相结合,与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与企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相结合,与安置下岗职工实施再就业工程相结合,与地区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社区服务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玄武区社区服务不断深化:在对象上,由常住人口服务拓展到为常住、流动、暂住人口的多层次服务;在内容上,由便民利民等传统型服务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型服务转变;在设施上,由政府办拓展到社会办、外资办、个人办;在运作方式上,社区服务逐步走向产业化。
  社区服务给玄武区带来的是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这里,你看到的是正在形成的小政府、大社会和小社区、大服务。生活在整洁、优美环境中的玄武区居民由衷地称赞社区服务在党、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