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北大荒不能被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8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大荒不能被淹
  本报记者 董伟
  北大荒——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给国家上缴50亿公斤以上的商品粮。今年的夏秋之交,松花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峰袭击北大荒垦区,垦区面临自开发以来最为严重的考验。
  8月11日,黑龙江省防汛指挥部发出第17号明传电报,预报嫩江第四次洪峰,并提醒垦区“嫩江洪水汇入松花江干流将波及垦区松花江沿岸各农场”。在三江平原上,垦区有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3个农垦分局,共有耕地1601万亩,年产粮食50亿公斤以上。
  8月19日,松花江第三次洪峰还没有到哈尔滨,农垦总局就明确提出松花江下游各农场全部堤防都要按19000以上立方米/秒流量设防。这就是说,整个垦区的堤坝普遍都要加高1米左右。很快,2600万元的抗洪资金下拨到位;数万台的大型机械被动员起来;记者从嫩江跟着洪峰走到松花江下游,只在垦区看到了现代化大机械的威力:普阳农场,16台大型挖掘机在筑坝,周围看不见一个人,不到3天,挖掘土方4万多立方米,一条7公里长、3米多高的大坝把场部安然围起。农垦总局局长王玉林介绍,目前,垦区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3万台,联合收割机8000台,挖掘机540台,农用飞机24架,各种汽车1.4万辆,累计形成资产总额238.7亿元。“这样雄厚的物质基础,对战胜超百年一遇的洪水我们充满信心。”即使在最紧要的关头,王玉林局长也是胸有成竹。
  黑龙江垦区在洪魔肆虐面前以高效率的组织动员系统和机制迅速迎战,喊出了“我们众志成城,我们战无不胜”口号。8月23日,松花江第三次洪峰刚刚通过哈尔滨,垦区就发出《抗洪抢险救灾紧急动员令》,总局军事部还迅速成立了由1000余名民兵组成的应急分队。8月25日,松花江下游的江川农场29.8公里的大堤险情频传,总局党委书记申立国清晨赶到后,由西向东实地查看了大堤一遍,果断下达了增兵的命令。上午8时,第一路增援大军——宝山农场500人的突击队就火速赶到,投入排险战斗中;紧接着,红兴隆分局的各农场、总局机关、友谊农场等共十路增援大军纷纷赶到,不到一天的时间,江川农场的抗洪大军已增至5万人。
  垦区的干部全都战斗在第一线。总局党委书记申立国,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他步行查险的功夫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自叹不如。8月28日下午,记者在普阳农场的蒲鸭河回水堤旁看见申书记的越野车,想要采访,司机说:“上堤查险去了。”据司机介绍,这段堤坝有6公里长,申书记已经走了40多分钟,估计再有30多分钟申书记才能回来。在垦区的抗洪前线,还能见到许多老战士。普阳农场就是朝鲜战场上甘岭战斗下来的1200名转业官兵建起来的,如今,这些老战士大多年过古稀,可是,不甘寂寞的他们组织了一个“老战士突击队”,不仅24小时轮流巡堤护堤,装袋推土,还主动为抢险指挥部出谋划策,提供排险的好经验好做法。他们当中,最大的已经78岁,最小的也60开外。
  北大荒顶住了肆虐的松花江洪峰,北大荒依然肥沃。黑龙江垦区的领导告诉记者,今年,给国家上缴50亿公斤商品粮一斤也不会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