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地理教师历险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6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地理教师历险记
  我是一位地理教师。我的梦想就是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
  自1991年夏开始,我利用放暑假的机会,先后自费去云南、西藏、新疆等地进行地理旅行考察和摄影创作,足迹遍及西双版纳、长江天险虎跳峡、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阿里地区、藏北世界最高的湖泊纳木错、“高原孤岛”墨脱、神秘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还有帕米尔高原上全国最高的对外口岸红其拉甫,我国最西的城市喀什,我国最低的低地吐鲁番艾丁湖(-154米)。几番考察,虽历尽艰辛,但尽览西部风情,使自己经受了锻炼。最使我难忘的是前往墨脱的那次经历。
  1996年7月,我决定考察藏东南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这里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中的一块“隐秘之地”。
  几经辗转,8月13日,我终于登上了去墨脱路上的第一道“鬼门关”多雄拉雪山。这里处于西南季风的水汽通道上,夏季四天有三天下雨,路上犹如洪水过境,大小卵石重叠交错,没有一块能放平脚的地方。外面淋湿,里面汗湿,全身没有一根干纱,每到晚上便点燃篝火脱光衣裤烘烤。第三天傍晚过雅鲁藏布江解放大桥到达背崩门巴村时,我的双脚被水长时间浸泡成菜花状,惨不忍睹。脱下上衣,才发现背上血迹斑斑,原来是两只吸饱血的蚂蟥。可这与我后来的遭遇相比,却算不得什么。
  离开墨脱县城,我没走回头路,而是选择了逆雅鲁藏布江峡谷而上往波密出墨脱这条人烟稀少的险路。说是路,其实树密草茂道难寻,加上天气闷热,一路上蚂蟥横行,毒蛇盘踞,大塌方、泥石流一个连一个。独自在峡谷密林中徒步考察的第七天,我艰难地爬过了27处大塌方,天黑时也没走到有人的地方,只得找一岩洞作宿营地。我将随身带的樟脑丸打成碎粉,撒在自己周围一圈,以防蛇蚁侵入,再在洞口前烧一大堆篝火防止夜里野兽侵犯,睁只眼闭只眼对付了一夜。第二天早起就发烧呕吐,吃啥吐啥,用药又一时难以见效,仅走了约4公里就再也支持不住,两眼一黑昏倒在路上。
  幸亏伐木的四川籍民工发现了我,帮我钳掉爬在脸上、身上的蚂蟥,将我背到他们在附近的窝棚中。当我醒来时,止不住泪如泉涌。好心人给我煮了碗热粥,又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使我逐渐恢复了体力。第二天,我留下4个压缩饼干和一些药品,告别了救命恩人。
  到了波密,我找到车离开了西藏。一路上,司机听说我是只身从墨脱走出来的,便说:“你这是玩命。”是的,我是在玩命,人活着就必须有追求,在求索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曾有朋友问我:“你在最困难的时候,害怕和后悔过吗?”其实,探险不是冒险,它是智力、体力、毅力的综合锻炼。每逢生死攸关之时,我全神贯注应对克服死亡的每一个细节,毫无杂念,并以此强化生命,超脱死亡。每在死亡临界线上走一道,我心胸就更开阔,更感生命短暂,时间宝贵。高原之行让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江西南昌师范学校 王健
(附图片)
  王健行进在热带丛林中
  王健在纳木错湖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