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墨西哥 坏账转公债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8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墨西哥
  坏账转公债之争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仓吉
  近来,在墨西哥议会里,围绕政府提出的将5525亿比索(相当于552.5亿美元)巨额银行坏账悉数转为公债的提案,执政党和在野党正展开激烈争论。
  这笔巨额坏账的由来是这样的:1994年底墨爆发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借贷个人和企业无力还贷,全国43家商业银行中半数面临大面积坏账和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中10家濒于破产。危机之初,为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整个银行体系崩溃,政府果断采取保护和拯救措施,通过收购这些银行到期债务或提供资金等办法帮助其维持经营。1996年经济开始复苏后,通过引进外资和注资,又对14家实在难以维持经营的银行进行重组。从1995年到1998年初,政府先后动用银行储蓄保护基金,从19家银行手中接过5525亿比索坏账。这一做法对稳定金融体系,恢复国内外投资者信心,争取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负担。
  因此,为了使国家财政摆脱这一沉重负担,政府提出了“坏账转公债”的提案,具体来说就是:先将这笔巨额坏账转为国家公债,救活银行储蓄保护基金;原债权商业银行再分10年向该基金缴纳与政府接手的坏账总额相当的资金。据计算,如果坏账全部转为公债,每一个墨西哥人为此要背上5816比索公债,国家公债也将从3013亿比索猛增至8538亿比索。
  墨政府急于将手里巨额坏账转为公债,主要原因是5525亿比索坏账占去了银行储蓄保护基金的72%,大大影响银行储蓄保护基金发挥作用的能力。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墨金融险象环生,一旦再有银行发生支付能力危机,该基金很难发挥保护作用。再者,如果银行储蓄保护基金名存实亡,储户对储蓄安全产生疑问,储蓄必然减少,甚至可能发生挤提,银行根基将随之动摇。为使提案得以通过,政府花钱在报纸、电台和电视上大作广告,宣传坏账转公债是防止银行大规模破产和稳定金融市场的唯一选择,如果将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政府为拯救银行而接手的坏账推还银行,墨西哥所有银行都将关门破产,国家金融体系将彻底崩溃,人民也将付出更大代价。
  对政府不分青红皂白将巨额坏账统统转为公债的做法,在野党和一些民间团体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在野党坚持只有查清信贷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严惩“白领经济犯罪”后,才可考虑将坏账中正常及合理部分转为公债。他们指出,银行发放贷款,只有严格执行正常手续,独立审查贷款风险,才能按期收回贷款本息,确保向存款人支付到期本金和利息。但墨银行坏账中大部分是非正常贷款和非法贷款所致。在1322个2000万比索以上的贷款项目中,482个无任何抵押和担保。在非法贷款案中,存在政府官员介入金融机构贷款活动,收受巨额回扣和贿赂的现象。金融机构根据官员的明言暗示发贷,借贷人不但酬报官员,甚至给贷款经办人和银行领导人回扣。有的个人和企业申请贷款之初就没有还贷的打算,骗贷后即以破产、资产转移等方式逃避偿债。更有银行在行将破产前,银行家本人和股东们假亲朋好友之名申请巨额贷款转移资金。
  关于5525亿比索坏账该不该转公债的争论还没有结束,但今后如何防范信贷中不规则行为和经济犯罪行为,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从墨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发表的1998年中期决算结果看,今年上半年多数银行经常项目盈余有所增长,但资金普遍严重不足,有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又面临坏账困扰,两家银行坏账占贷款总额比例超过8%,高出正常值近3倍。所以,不完善金融制度和法规,坏账转公债只是权宜之计。(本报墨西哥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