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喜人的歌剧音乐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8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喜人的歌剧音乐创作
  郭石夫
  近几年来设立的舞台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评奖活动,对全国艺术团体的自我完善和良性循环,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纵观音乐领域内的创作现象,除纯音乐作品外(歌曲、器乐曲等外),音乐的创作大部分都是伴随着歌剧、舞剧的步伐相激相荡的,音乐创作的总体现象,是在各自殊异的风格上作某种寻求,大致都是建立在民俗风、古典风和现代风的类型上,这是近几年来音乐创作上的追求特点,表现出一种喧腾的活力,呈现出万般秀丽争艳的局面。
  音乐的表现形式有许多可喜的探索和突破,作品的新路是与现代社会审美情趣和观赏要求贴近的,这里包含着作家、群众、领导三认可的基本原则,文化部在把握这一总体性的指导思想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始终强调中国音乐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既要保持它原有的美好传统,又要注入新鲜血液,立足于自己传统的基石上、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远景,不断获得了新的成就。从近年来的歌剧领域的创作里,可以看出它在继承中国戏剧传统上,突出地把歌唱、舞蹈、道白、器乐甚至于“杂耍”构成一种复杂的综合体。近几年来的歌剧作品,大都表现了这一综合体和东方戏剧的美学原则,又明显地区别了过去的模式和西欧歌剧的形式“规格”,从而能够体现出民族歌剧的新特点,如获奖的《苍原》、《马可·波罗》、《鹰》、《阿美姑娘》等作品及其本届涌现出获文华奖的《巫山神女》、《孙武》、《舍楞将军》,这些作品大致可以这样认为,都是要使自身能在较高的层次上、更宽广的大道上来建造新歌剧音乐的趋势,表现出它的顽强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歌剧音乐对特有的“形式感”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对歌剧音乐的基本要求“戏剧化”有许多突破,这是作曲家冲破以往经验主义和各种桎梏的解放表现,对感染人民的第一要素音乐给予高度的重视。
  重庆市歌剧团新创作的《巫山神女》,用三峡号子、山歌铸成的神话歌剧,把万民传诵的民间传说搬上舞台。这部歌剧的音乐设计,用丰富的女高音来表现“朝我来”;用敦厚朴质、富有力度的男高音来表现船工水旺;除此还巧妙地安排了船工的妹子,并把她处理成一位哑女,用无词的花腔女高音穿插在戏剧之间,这部歌剧的人物都以高音音色为主导,使舞台音色更有明亮度。全剧音乐最大的特点是以博大气势的合唱和纤细优美的爱情咏叹调相结合,音乐手法对待歌剧纵横上的对比、协调及渐进发展诸方面,都能与戏剧线条紧扣,音乐驾驭了剧情、升华了剧情。
  江苏省歌舞剧院创作的历史剧《孙武》,是一部引人注目的歌剧,这部歌剧的音乐用正歌剧手法,强调人物内心的咏叹而不奢求声乐的华丽和声音的炫耀,全剧的唱腔朴素而有真情,在孙武与楚云这一对人物的咏叹调都写得有分量和动听。全剧伴随的群体合唱、舞蹈,在表现宫廷气氛及朝外百姓们在战火中的场面性合唱,都是剧中的需要,也写得令人入情入戏,声部的调配、声部的组合、合唱的表达都体现了歌剧的辉煌感,总体上使观众沉浸在历史之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透过近几年来的许多歌剧作品,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歌剧的创作现象是令人鼓舞的,透过这些年来创作的歌剧作品,大致可以预测今后中国歌剧的发展脉搏,是朝更宽阔、更多样、更高层的大道上迈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