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今不如昔的感叹——瑞典福利制度透视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3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今不如昔的感叹
  ——瑞典福利制度透视之二
  本报驻瑞典记者 章念生
  瑞典的高福利体制全靠高税收支撑。瑞典《每日工业报》8月15日的一篇论及高税收的文章说,1998年,瑞典人从年初工作到8月14日,其间全部所得都要用来交税,8月15日以后的工资才归自己。一个月收入1.3万瑞典克朗的职员,其所得税率为33.8%,加上雇主税(雇主在发给职员月工资的同时,要向国家支付职工的养老保险和病假补贴等),总税率就达到65.3%。根据经合组织新近公布的数字,瑞典1997年的税收收入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53.3%,位居经合组织之首。而英国为35.3%,欧盟国家平均为42%,美国只有28.5%(1996年)。
  高税收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瑞典雇主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杨·赫利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数量的增加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是财富增长的直接驱动力,其中私人拥有企业的比例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指标。目前瑞典只有7%的就业人口拥有自己的企业,而欧盟国家的平均比例为13%。在过去10年间,瑞典新增企业只占8%,而英国则为20%,丹麦为18%。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高税收,因为企业扩大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纳税资金和交纳更多的税收。一位与中国做了几十年生意的瑞典朋友对记者说,90年代前,他的公司共有8个雇员,现在只剩他一个人,因为高税收使他不堪重负。他说,如一个月给雇员开1万克朗的工资,实际支出则需要3万克朗。
  问题之二是企业成本高,竞争力弱。爱立信公司是瑞典最大的企业,最近频频传出爱立信要将总部迁往伦敦的消息。用爱立信前总裁拉奎斯特的话说,迁总部就是因为瑞典的税太高,高税收不仅造成企业成本过高,还难以吸引优秀的外国专家,因为高税收令专家们望而却步,这就严重影响了一个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更是如此,瑞典工业协会的有关专家统计,瑞典每年有1/3的中小企业倒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承受巨额的税收。另外,高税收还造成人才流失、资金外流、偷税漏税等。
  高福利又使政府负担沉重。目前,瑞典政府将46%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维持福利支出,这一比例居世界之首,而总的公共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3%。在经济景气、就业充分的年代,还能维持巨额的福利支出,但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的经济衰退后,失业率居高不下,纳税人少了,但就业培训与救济金支出猛增,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少,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财政出现大量赤字。目前,瑞典政府的债务共有1.43万亿瑞典克朗,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4%,人均债务为16.25万瑞典克朗。
  与此同时,高福利助长了懒汉思想,使不少人缺乏工作积极性。今年9月9日,瑞典首都的奥兰达机场飞机普遍晚点几个小时,原因是指挥塔上缺乏工作人员,平时该有10个导航员的,那天只有2人上班,其余都请了病假!一位瑞典朋友说,去年他要动一个手术,在家等了好几个月,结果发现在家休养拿到的钱与上班时只相差几百瑞典克朗,而上下班所花费的汽油费还不止几百克朗。于是他请了长假在家休养。
  瑞典的年轻人缺乏开拓精神,竞争意识也较薄弱,坐等机会的现象比较普遍。年轻人无所事事,导致吸毒酗酒者增多、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今年8月斯德哥尔摩举办国际水节,第一天就发生了几十起暴力事件,绝大多数为青少年酒后斗殴。据《每日新闻报》报道,瑞典目前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斯德哥尔摩等地区的警力已日显不足。
  瑞典已今非昔比了。与瑞典人接触,时常能感觉到他们的怀旧情绪。《瑞典日报》的一位专栏作家慨叹说:瑞典再也不是世界上三四个最富的国家之一了,人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以钦佩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了。《每日新闻报》前总编说,我们曾经有过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瑞典如今只是一个普通国家而已。经合组织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瑞典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该组织中的排名,已从1984年的第六位下降到1997年的十八位。世界经济论坛的统计说,1997年瑞典的竞争力指数已降至世界第二十二位,远远落后于美英等国。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