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夕阳感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3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夕阳感怀
  周广翔
  夕阳是什么?
  文学家说:夕阳是暮霭中的灯笼;夕阳是熟透的柑橘,是落蒂的柿子;夕阳是梳妆台的铜镜,是惊叹号的圆点。
  心理学家说:夕阳是爱,它呵护生灵,造福亲朋;夕阳是情,它热烈诚挚,博大深沉。
  哲学家说:夕阳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夕阳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存在过程。
  在我看来,夕阳是鼓,它催人奋进,励你前行;夕阳是钟,它长鸣耳畔,令人警醒;夕阳是水,它浩瀚东流,一逝不返。
  夕阳,原本该灿烂辉煌,流金溢彩,然而一旦被乌云所遮,便立刻暗淡无光,给人一种悲怆压抑之感。人生一如绕天红日,晚年便是夕阳。“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保持晚节,善待余生,是众人所望。尽职尽责,在落山前发光发热,尽显壮丽本色,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道出了革命家的乐观襟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是一种哀婉悲凉的情感流露。前者令人振奋鼓舞,后者让人颓废消沉。
  自然界之夕阳,落地前能否辉煌壮丽,光洒人间,很大程度取决于此时的自然环境。倘山雨欲来,乌云蔽日,那不是夕阳自身所能左右的。但人之将老,是自警自励,自尊自强,尽洒余辉,还是甘愿枉度余生,甚至自贱自戕,丧节毁誉,则完全取决于自身。前者如“孙胡子”孙毅将军,离休不下岗,一门心思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向神州大地遍撒革命火种。后者如褚时健、王树文之流,离退休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上演了一幕幕夕阳悲剧。
  晚年应该如何度过,又将为后人留下什么?这是两道沉甸甸的人生话题。贪图享乐,沉溺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抓紧为自己为儿孙聚财敛物,这是一种活法和追求;心怀宁静高远,自觉淡泊明志,以宝贵的精神财富警示后人,这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前者可以使人误入泥潭,毁掉一生的清白,甚至为暮年套上罪恶的枷锁,任法律和良心拷打扭曲的灵魂。后者可以使人刚正廉洁,彪炳史册,在人生的终点树起巍峨的丰碑。“是一颗流星,也要把光和热留给人间。”张海迪在20年前喊出的心声,不仅适用于残疾人,更适用于健全人,当然也包括老年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