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铜墙铁壁锁龙王——南京下关区建设全国一流防洪墙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4
第2版(经济)
专栏:

  铜墙铁壁锁龙王
  ——南京下关区建设全国一流防洪墙纪实
  本报记者 乔杨
  7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同志亲临南京下关长江干堤视察。当他听完俞明区长的介绍,再放眼望见汹涌咆啸的江水在防洪墙面前轰然撞碎,转而驯服地滚滚东流的情景时,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他紧紧握住俞明的手说:你们干得好!这是全国一流的防洪墙!你们也是一流的防洪将士!时隔一个月零9天,正值洪水未退海潮上涨,记者来到了下关长江干堤,只见绿荫相伴的防洪墙宁静而坚毅,丝毫没有洪水肆虐的痕迹。
  下关是南京唯一的滨江城区,也是扼长江咽喉的要冲,江面宽仅1公里,为长江最狭窄处,水深流急,10公里长的干堤历来是南京最重要的抗洪屏障。建国以来,这里陆续建成了4.7公里的防洪墙,但仍留有5.3公里的土堤。每年6、7、8月这里饱受洪水之害。
  1996年7月,省委省政府下决心一定要在1997年汛期到来之前,在下关建成高标准防洪墙,区长俞明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如期完成任务。
  但是,要建造高标准的防洪墙谈何容易!一笔账算下来,建5.3公里的防洪墙需要资金4300万元。除了省市支持的1400万元以外,剩下的要靠区里自筹。而沿江21家单位多数是亏损企业,为了筹钱,区长俞明带人两上北京、四赴上海,说服沿江单位的主管机关支持。同时,下关区政府挤出财政500万元……就这样以“主管部门拨一点、银行贷一点、单位筹一点、沿江开发回报一点”的办法筹集了4000多万元资金,工程于1997年3月开始启动。
  南京市防洪工程下关区指挥部副指挥徐基容对记者说:我们水利上常用的一句话“一丈不牢,万丈无功”。因此,防洪墙的工程质量应是万无一失的。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们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验收。整个工程由区工程指挥部负责指定南京市水利规划院承担设计工作;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水利专业施工队伍;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及业主部门负责制,每天现场监督;对工程用材做到严格把关……经过了140多天的精心建设,终于1997年5月31日全线竣工。
  新建成的防洪墙能抵御200—300年一遇的洪水,海拔高度12.6米,厚20—45厘米,全部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防洪墙不但有主墙,下面4米多宽的底板也是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每段接缝之间还嵌有4米长的紫铜片,防止漏水。工程共耗用水泥1.5万吨、块石6万吨、钢材1260吨、紫铜片1000多米、土方46.3万立方米、木材710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铜墙铁壁。
  今年夏天刚发生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下关水位最高至10.14米,接近1954年10.22米的历史最高水位,但这次“没有淹一片民居,没有死一个人,没有决一个口,没有一处停产”。老百姓都称赞:“政府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
  站在高高的江堤上,俞明区长兴奋地说,修建防洪墙不仅给下关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给我们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以往,许多外商曾看好下关优越的沿江地理位置,但一见每年的洪水就望而却步了。今年不同了,外商纷至沓来,1—8月,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两成,财政收入增长三成,位居全市之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