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循序渐进的改革——瑞典福利制度透视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4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循序渐进的改革
  ——瑞典福利制度透视之三
  本报驻瑞典记者 章念生
  瑞典的福利制度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暴露出不少弊端,对它持批评态度的人也越来越多,英美等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瑞典的福利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瑞典国家社会保险局是具体负责养老保险等福利的职能部门,该局局长安娜·赫德伯格没有这么悲观,她对记者说:“关于瑞典的福利制度,现在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快撑不住马上就要倒塌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瑞典的福利体制今天在运转,今后还会继续运转。当然,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改革是大势所趋,瑞典实施新的退休金制度就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瑞典现行的退休金制度是从1960年开始实施的,它由人民退休金与附加退休金组成,只要在瑞典居住满40年的人都能享受前一部分,后一部分则根据一生中收入最高的15年计算发放,实行的方式是现在拿工资的人为退休者付退休金。现在有几个因素动摇了它的基础:一是平均寿命增长,二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三是经济增长乏力,这使得这一机制入不敷出。另外,它体现的是一种平均主义,一生工作15年还是40年,退休金都一样。经过数年的酝酿,今年6月8日瑞典议会通过了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退休金法案:规定每人工资的18.5%留作退休金,工资越高,工作时间越长,退休金拿得就越多,而且其中的2.5%将作为“储备保险金”存入自己的账户,个人可决定进行投资方向。
  社会保险局负责新退休金制度改革的官员林德格伦女士说,新制度强调退休金与一生的收入挂钩,个人对自己今后负责,它不仅将提高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新的退休金制度反映出目前瑞典福利改革的一个趋向,那就是个人将负起更多的责任。
  对瑞典现行福利制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税收,二是公共开支太大。然而现在,无论政府官员还是经济专家,都认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大幅度减税不太可能。经济学家斯达芬·卡莱认为,1991年瑞典曾实施大幅度的减税计划,结果非但没有刺激经济,反而造成储蓄过多,消费不旺,成为导致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之一。赫德伯格直截了当地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减税不太可能。她说减税有两个前提:一是失业率大幅下降,二是经济持续增长。但目前失业问题困扰整个西欧,而且苦无良策;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瑞典作为一个出口型国家深受其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瑞典无法实行减税政策。现执政党社民党基本上是持这一态度。倒是反对党保守党和其他右翼党开出了一系列减税的单子,但舆论认为他们“不太现实”。
  此外,大幅削减公共开支近期也不现实。卡莱认为,解决目前失业问题要靠实行必要的财政扩张政策,比如保持1%GNP的财政赤字,每年就可有550亿瑞典克朗用于公共部门来刺激就业。根据他的估算,用这种方法起码可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佩尔松政府今年初拨出一笔“佩尔松基金”用于地方政府扩大就业机会,就是基于这个考虑。
  既然目前高税收和公共开支这两个基础不会大变,瑞典的福利体制也就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瑞典福利体制另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国家健康与福利局的高级官员莫恩·罗塞说,瑞典的福利体制虽然存在着弊端,需要改革,但它有许多好处也是人所共知的,如医疗保障制度。根据经合组织9月12日公布的统计,瑞典的医疗保障仍然是世界上最有效的。赫德伯格说,今后,瑞典将参照世界上不同模式福利制度国家的改革情况,逐步改革目前的福利体制,但美国模式是瑞典人绝对不能接受的。她强调说,多少年来,人们对这套庞大的福利体制有着充分的信赖,如果现在人们失去信心,再也不愿交税,再也不愿为福利体制作贡献,那才是福利体制的真正危机。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全文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