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曙光在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4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因地制宜,曙光在前
  高云才
  经过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努力,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些年来得到稳步落实。1994年我国贫困人口为8000万,现已降到4600万。要实现到本世纪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但曙光在前。
  各地在落实扶贫攻坚计划中摸索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值得提倡和推广。其中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因地制宜。
  把长期生活在高山深山中的贫困群众请下山来,给其耕地是脱贫的一种方式。浙江省武义县贫困山区8万多人口长期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深山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这个县有计划地搬迁了其中2万多人口,使他们居有其屋,耕有其田,往富裕的目标迈进。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里贫困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对如何引导长期住在高山深山中贫困人口的脱贫具有示范意义。但这并不是说全国所有住在高山深山中的贫困人口都要迁下山来,因为各地情况不一样,高山深山也有特色经济,关键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什么山唱什么歌”。
  河北省赤城县依靠科技手段,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发展特色经济,这同样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选择。而安徽省霍邱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当做当地脱贫的治本措施来抓,也是因地制宜的脱贫战略。
  因地制宜,即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对策,需要有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就没有因地制宜。不求途径一律,但目标是一致的,即脱贫和走向富裕。
  扶贫攻坚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各地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模式和经验。因地制宜,脱贫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