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国家计委和本报举办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座谈会提出 灾后重建要遵循规律标本兼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5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计委和本报举办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座谈会提出
  灾后重建要遵循规律标本兼治
  本报北京9月24日讯 记者董建勤报道:灾后重建事关灾区群众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任务紧迫而艰巨。灾后重建工作要有新思路,统筹规划,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以促进全年经济增长8%目标的实现。今天,在由国家计委和人民日报社共同举办的“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表达了这样的共识。
  与会者认为,洪涝灾害造成了很大损失,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困难,但灾后重建也提供了加快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水平的契机。灾后重建形成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有利于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整个经济增长。一方面,在抗洪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加上人民群众大量财产的损失,需要新的增量来进行补充,直接刺激一些企业的生产,特别是带动建材、冶金、医药、服装等相关产业发展。各地汇集起来的巨额捐款,也使相当一部分储蓄变成了消费资金,刺激生产。另一方面,灾后重建,特别是住房建设、企业迁并、加固干堤、疏浚河湖、修建农村电网、通讯等,都将带来大量的资金和物资需求。目前,国家已经在农田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城市公用设施等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
  灾后如何重建家园?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方针。与会代表认为,这对于确保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长治久安、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加快全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会议提出,灾后重建要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恢复生产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在恢复灾区工业生产的同时,达到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水平的目的,而绝不能搞无效或低效投入、简单恢复原样。
  会议指出,当前要抓紧做好如下几项工作:尽快制定灾后恢复生产和调整结构的规划;做好灾区市场供应和灾后恢复生产与重建的物资准备工作;多方面筹措资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做好部分企业关停、撤离、重组后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其中,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是当前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要统筹规划、适当集中、抓紧建设,并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与有计划地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
  会议代表认为,只要我们继续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灾区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灾区重建、江湖整治、兴修水利与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建设起更新、更好的家园,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一定会达到。
  座谈会由人民日报总编辑许中田主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刘江、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蒋金楚、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刘振伟、水利科学院院长梁瑞驹、林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久荣在会上发言。(发言摘要近日将在本报二版刊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