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长江!长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5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书摘

  长江!长江!
  金辉
  二十世纪的近百年,对于万古奔流的长江来说虽然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这一个世纪给它带来的巨变,却比长江有史以来的多少个世纪中的变化总和还要多。二十世纪中期,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持续增长的数亿人的生存需要,终于把这条伟大的长江变成了第二条黄河。长江在这一百年里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
  据1957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占了流域总面积的41%。长江上游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更是这条大江的众水之源。多年以来,四川森林采伐与更新的比例为11∶1,四川全省在元朝森林覆盖率还高达50%以上,至解放初尚有20%,但到八十年代初只有12%。现在四川一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超过了五十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总和。云南、安徽和江苏无一例外地在三十年间使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湖北和湖南的水土流失面积则分别占到了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和28%。江西省五十年代水土流失面积还是全省面积的4%,到了八十年代,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23%。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洪枯比加大,径流量减少。
  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水土流失使这些湖泊首当其冲,寿命剧减。十九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1949年,面积缩减为435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四十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1至3米,最大达7至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公里。徒有虚名的八百里洞庭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然而,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它的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四十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五分之一以上。湖北省素称“千湖之省”,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公里的湖泊确实达1066个,可是,经过四十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300来个。
  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五十年代还有2.2万多万平方公里,到八十年代只剩下1.2万平方公里。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的湖泊,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贮量就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
  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河段的“悬河”。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数米。四十年来,为3600公里长江干堤和3万公里支堤投入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长江流域居住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长江帮助人们创造了财富,人们却把它当成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的垃圾场。沿江几万个污染源日夜不停地向它倾泻着肮脏的物质,每天都有上千万吨废水流进长江,长江现在每年接纳的废水已达200亿吨以上。
  要解决长江所面临的人口与环境这一最重要最紧迫的双重困境,若从流域生态环境的角度看,需要另一项“三峡工程”。
  长江上中游待绿化面积有60万平方公里,投资150亿元,用一定的时间,使其全部绿化后,可增加保蓄水量数百至上千亿立方米。它似乎没有眼前的功利,却是恢复长江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限定因子。
  森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对于当代和子孙万代的造福,是任何水利工程也无法比拟的。据有的学者计算,如果四川境内的宜林荒山全部绿化,每年还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向西北地区增送360亿立方米水分,这比南水北调或西线工程调水量大得多,也省钱得多。
  只有当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涵养水源5000亿立方米,才能使整个长江流域山清水秀,水量丰稳。
  (摘自《20世纪中国重灾百录》钱钢、耿庆国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