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读书的困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5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书里书外

  读书的困惑
  郭勇
  逛书市、买好书、读好书本是一大乐事,可在这汪深不可测的海洋中浸淫日久,又不免生出几许随感。
  先说买书。据载我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十万个品种,可是真正在各地市面上流通销售的却远不及这个数字。我所在的城市新华书店被列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先进示范单位,金字招牌十分诱人,可细数下来,品种也不过万把种,先进尚且如此,那些一般的、偏远的县级、镇级书店又当如何呢?个中症结怕只能归结为发行渠道的不顺畅。对大多数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书迷来说,买书难并非个别现象。不得已,只能成为日日望穿秋水的“邮购族”,可远水难解近渴,往往新书一到反变为旧书。同时,今日出书动不动成堆成套,搞集团冲锋,大兴“丛书风”,读者因购买力有限常常忍痛割爱。
  再说写书。最抢眼、最花哨、数量也最多的都是哪些类型的书呢?耐着性子排了个座次表:营销类、明星类、公关文秘类、辞书类、名作重印类、纪实曝光类……这当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渐升温的明星著书热和辞书泛滥。明星书这两年出了不少,笑星影星歌星节目主持人,圈内圈外的人一齐上阵,把书市搅得昏天黑地。按理说,明星写书无可非议,他们浓缩了的那点点人生精华也未尝不能给寻常百姓以启迪,可是电脑上敲出的方块字一多一滥,则难免流于“一地鸡毛”般的单调和琐碎,不过添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有点“文化搭台、名利唱戏”的嫌疑。至于辞书热,学界早就在呼唤规范、调控,可至今仍不绝如缕,什么“鉴赏宝典”啦,“诗文今译”啦,东拼西凑,“旧瓶装新酒”,扰乱了正常视听。凡此种种,莫非真如人所戏言的那样:天下文章抄、炒、钞!
  最后谈谈读书。近段时间书评、书话成了读书界的一大热点,就我有限的眼力,就先后见到过辽宁教育版的“书趣文丛”、北京版的“现代书话丛书”、三联版的“读书文丛”等好几种,无怪乎有人说,看别人读书正在成为时尚。书评、书话的内容多为学林轶闻文人意气,以及版本史籍的钩沉补白,读者尽可以由书及人、由文及事去体味书中的乐趣。但由此也产生出新的疑虑,看别人的读书心得是否真能抓住书的根柢命脉?在生活节奏日渐快捷的情形下,大家好像不大愿意去“啃”那些沉重玄奥、引领人“爬山涉水”的经典原著,可又想开拓眼界消除知识上的盲点误区,于是书评、书话适时地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成了翰墨书香、陶冶性情的文化休闲方式。的确,读原著是件费力的事,但只要想想知识的积累如燕子垒巢,成于点滴之功,就该把自己沉潜下去,好好读几本世界的、中国的名著,这乃是一种直接的身临其境的感悟,而书评、书话则不免隔了一层,恍若“雾里看花”。总不至于把所有“大部头”都留给专门家,同时又让这些专门家占据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全部阅读空间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