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求索于莽原大岭之间——许仁龙的追求与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5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求索于莽原大岭之间
  ——许仁龙的追求与成就
  杜哲森
  看惯了江南景致的人,来到北方的黄土高原,或许感到没什么意思,就是这看似不甚入画的自然景观,却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位来自南方的画家,将自己的全部才情献给了这黄土高坡。他,就是许仁龙。
  许仁龙是湖南湘潭人,1974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留京执教。二十多年来,他一次次深入西北地区,顶酷暑,冒严寒,攀危涉险,探迹寻源。他从那摇曳于风沙中的荆草中理解到了生命的意义,从那暴露于河床上的鹅卵石中品味出了世道的沧桑,从那肃穆沉默的大岭高塬中聆听到了希声之大音,更从那滚滚黄河与巍巍长城中感受到了任何力量也摧毁不了的国魄民魂。
  基于个人的切身感受和审美追求,许仁龙的创作中有不少作品属于宏构巨制,这些作品多画莽原大岭和长河落日,构图宏阔,立意精辟,造型规整,笔墨精谨,着力表现景观的大体量、大气势,给人以恢宏沉迈、巍然肃穆的审美感受。
  这些大画多取横长构图,如此才能将横亘于天地之间的大千气象收入画幅,在形象塑造上以实为主,减弱虚缈的成分,为了刻画出景象的体量感,以紧密的短笔触进行皴点,复以浓淡墨反复积染。笔墨相合,成功地表现出了山石的层次和肌理。在空间处理上则舍弃了传统山水画所常用的以云烟雾霭显映虚实的手法,而是通过形体的穿插掩映和笔墨的浓淡层次,以及结构的透视关系,再辅之以光色的铺染,将空间推向深远。整个创作过程是以笔墨塑其形,合其形而为象,再将形象团聚成势,扩充为境,收到势质兼得、情境并茂的艺术效果,使画面上的形象犹如铜浇铁铸一般矗立于天地之间。这类作品无论在笔墨技法还是意境构成和审美风范上都可以说是别开生面,自辟一格。
  (下图为许仁龙中国画作品《大壑余晖图》)(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