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不当“名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5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不当“名人”
  沙石
  做梦也想着出名,恨不得一下子成为“国际巨星”。原因有三:一来可以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二来可以出人头地,名利双收;三是可以造福后代,名垂青史。按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规律来看,我周围的阿狗阿猫也可跻身于“名狗”“名猫”之列;就连我早年含羞住过的破宿舍大概也有可能成为“名人故居”了……一想到万众“瞻仰”的阵势和群体“追星”的局面,就禁不住如阿Q般的欣欣然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机会终于来了。一封盖着五个大公章,宛如五轮太阳光芒四射的《中国名人大辞典》入选通知书摆在了桌上。端详了半天,越看越动人——其文曰:“有鉴于您在文化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经多方遴选和专家评定,现荣幸地通知您,已正式入选《中国名人大辞典》。请将您的简历、照片与代表作迅速寄来为盼……”照片与简历好办,可我有什么“代表作”呢?尽管发表过几篇杂文,但那都是讽刺“文化”的,非但没有“巨大贡献”,反而有点“大不敬”。好在人家不计较,白送咱一顶高帽子,不戴白不戴。接着往下看,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为保证该书早日出版,请您酌情购买五本以上,每本成本价一百九十八元。”
  据说发财的机会人人有,成名的机遇天天来,此言果然不虚。没多久,又收到了一封发自“剑桥国际名人中心”的信函,这回一不留神成为“国际名人”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让人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该中心也是大慈大悲“荣幸地通知您”,鄙人已入选“国际教科文组织亚洲卷候选人名单”。兴奋之余,赶紧看看这顶“洋帽子”价值几何。翻到最后一页,方知“此书即将出版,预计每卷人民币八百六十元、美元二百四十元,请至少订购两册”。可叹我辈囊中羞涩,更无美元兑换;只知道把钞票换算成大米白面,哪有福气去当“国际名人”?!同时也可怜编者太缺乏眼力,白白地浪费了一个珍贵的名额,多可惜!
  至此,我才明白在中国的大地上,怎么一夜之间会冒出那么多“名人”。昨天卖豆腐的张三成了“书法名家”,今天收破烂的李四成了“工艺大师”,说不定明天收酒瓶的王五又成了“国际艺术家”了。看报纸,经常读到这样的自传:“本人先后入选《当代艺术家名人词典》、《国际著名作家辞书》等等。”
  当然,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编者出书,“名人”掏钱,这就叫“市场需求”。只可惜,出名不等于成功。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还得靠拼搏。那些用纸币垒成的“名人”们,能不脸红?!(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