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绿叶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5
第12版(副刊)
专栏:路边拾翠

  绿叶情
  刘芳
  望着窗外一片诱人的绿色,几年前,我在一个小山村里见到的三姐妹共同培植绿叶的情景,仿佛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河北省滦平县古城川“三八”林场的姑娘们,为使荒山长出新绿,采取接力的办法:姐姐走了,妹妹替;姑姑去了,侄女来。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使这绿色的事业经久不衰。在这个只有几十人的小林场里,全乡四百多位姑娘都轮流着在林场植过树,流过汗。那滔滔林海,茫茫绿色,都是姑娘们蘸着青春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在离村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位年轻妇女正在担水浇树,那细致认真的神态,仿佛是一位母亲正在给婴儿喂奶。
  这女人叫唐桂霞。她是在自己开辟的家庭果园里浇山楂树。三百多棵山楂树,齐刷刷的像方阵似绿毯,一看就知道这树的主人是位造林好手。
  唐桂霞有姐妹三人,都在林场栽过树。三姐妹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绿色事业。大姐唐桂琴最先去的林场,干到二十六岁还不下山,急得父母红了眼,几次去找,她都不回来。没办法,作为二妹的她,才背着行李上了山,强行着把大姐“顶”了回来……
  正交谈时,有一位青年农民提着暖壶和茶碗从山下走来。他姓李,是小唐的丈夫。他见我们总坐着不动,特意把茶水送上了山。
  说到唐桂霞姐仨打接力的事,小李的心情特别激动,他不无爱怜地望着妻子说:“别看她说起话来挺温顺,那小脾气可犟了。那时她顶替大姐在林场干活,也向姐妹宣了誓,不绿化好荒山不下山。结果我多次催她回来结婚也不答应。乡亲们都笑我无能,连自己的媳妇都管不住。可我想她是为了在山上多植树,为子孙后代造福,就不好强求了。又过了好长时间,等得我实在忍不住,才拉上我的小姨子唐金彦又上了山。这回我二话没说,抱起她的行李就朝山下跑……”
  “啪”的一声,一记重重的巴掌,狠狠地打在小李的背上。
  “真没出息,还有脸同客人说那些没骨气的话?真羞死人了!”我们都不禁大笑起来。
  唐桂霞接着说:“后来我也想开了,一个人的青春是短暂的,几代人接起来才成为无限。姐姐走了,还有我,我走了还有妹妹。我们姐仨打接力,就能长久地治理荒山,所以我才和他结了婚。”
  “不过,”小李忙接过话茬,“她人虽然回来了,可心仍在山上。几天的工夫,就偷着跑回去好几趟。是姐妹们说啥不让她住,才乖乖地又溜了回来。”
  我问:“是什么魔力吸引你们不愿离开荒山呢?”
  小唐沉思了片刻,回答说:“我们就是想让家乡的山山岭岭都变绿,使子孙后代不再没柴烧。人活一回,总得给世界留下点什么东西吧!我们文化不高,不能跟城里人比,但让荒山长出绿树,我想这贡献一定不会小。”
  她虽然没有讲出什么高深的道理,却深刻地揭示出一个普通农民的光明心地。望着这些默默无闻地在做着巨大贡献的青年,好像自己的肩上也增加了许多分量。
  或许是因为我们交谈得很亲切的缘故,小两口非要我们去他们家里看看不可。盛情难却,只好从命了。这里是一处背靠石山的小院,房前屋后,全被绿树所覆盖。小小庭院,就像在绿海中漂起一只小舟,是那么静谧而又安逸。
  小李指着宅旁的青山说:“连我都不敢想象,她硬是在这乱石滚滚的沙岗上挖坑、填土、栽上树。你瞧那杨树和刺槐,长得有多高!”
  我知道,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由衷赞赏,我更相信不管谁看到这样岩石裸露的荒山,能长出如此茁壮的绿树,也一定会发出由衷的赞叹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